首頁>專題>地方政協全會>委員說 委員說
內蒙古制定“十四五”規劃要處理好幾個關系
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內蒙古農業大學二級教授 蓋志毅
“十三五”收官在即,“十四五”布局將近。內蒙古在制定新的五年規劃時,應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首先要處理好“人地關系”。過去我們從大自然索取的多,投入的少,特別是在草原畜牧業發展過程中,取之甚多而投入甚少。“十四五”時期要從環境的索取者、破壞者轉變為投入者、保護者,實現內蒙古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使生態和經濟比翼齊飛。通過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提高單位土地、單位水、單位煤的產出率,盡量少、盡量慢地消耗資源。基本思路是:一方面要搞適宜農業,諸如適宜的林草業、有機農業,真正體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另一方面,通過對人力資本和科學技術的投入,改造不得不耗竭一定資源的產業,如鋼鐵、煤炭、發電、道路等,實現轉型升級。
其次要處理好軍民關系。從軍民深度融合這一國家戰略思想出發,“十四五”時期,在保障軍事是國防需要和公共服務第一位的同時,應該更多地造福地方。在航空領域、沙產業開發、草原保護、信息平臺共建、可開放的旅游線路設計等方面,軍民深度融合都大有文章可作,軍隊科技人才也可以積極參與地方共建。軍民深度融合需要在雙方運行機制、利益協調機制方面先行先試。
另外,“中邊關系”和“文經關系”也是內蒙古制定“十四五”規劃亟需處理好的。習慣思維認為,內地沿海為中心市場,即為“中”;內蒙古謂之“邊”。新時代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的背景下,制定“十四五”規劃時,應該修正這種傳統習慣思維——從距離俄蒙市場前沿的角度,內蒙古就不再是“邊”反而是“中”了,這里是連接中國市場和俄蒙市場的樞紐。“文經關系”中的文即文化,經為經濟。新時代要將“文”置于“經”前,“十四五”期間,內蒙古應把“興文化”作為使命任務,文化興則經濟興,文化強則民族強。除了一般意義上的重視教育、文化之外,還應重視內蒙古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創新。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內蒙古 制定 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