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大會發言>第一次 第一次
王擁軍委員:議政建言 共謀發展
議政建言 共謀發展
王擁軍
各位領導、各位委員:
我是醫藥衛生界的政協委員,我的發言題目是《議政建言,共謀發展》。
回望2019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之際,人民政協與共和國同呼吸、共命運,七十載歲月崢嶸,七十載砥礪奮進。進諍言、謀良策、出實招、惠民生,這是人民政協的根基所在,亦是政協委員的職責所系。作為來自醫療衛生領域的政協委員,自2018年履職已近兩年,在這里與各位委員分享自己的幾點感悟。
深刻認識人民政協的制度優勢。天下事未嘗不敗于專,而成于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政協在協商中促進廣泛團結、推進多黨合作、實踐人民民主,既秉承歷史傳統,又反映時代特征,充分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特點和優勢。”中國大地幅員遼闊,資源稟賦不盡相同,“一把尺”難以統一960萬平方公里上各地區的發展標準,“一份文”不足以囊括千變萬化的民生需求。辦好涉及民生福祉的大事要事,人民政協協商民主發揮著獨特的政治優勢,它能夠在最大程度上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實現國家事業建設發展“統籌一盤棋,推進步調齊”。每位政協委員都是推動國家前進發展、面貌巨變的實踐者,更是凝聚共識、促進團結的主力軍。
深刻認識人民政協的民意基礎。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是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重要基礎和關鍵環節,正因為政協委員了解疾苦和病痛,關注角落和夾縫,貼近大眾和底層,人民政協制度才能夠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同和擁護。于我而言,醫療衛生服務是否優質可及,患者就醫體驗是否快速便捷,公立醫院發展是否以患者為中心,是我反映社情民意的風向標。北京市作為全國優質醫療資源集中地區,醫療機構類型多樣,患者來自五湖四海,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范圍廣、層次深、難度大。去年,市政協圍繞“完善預約診療”開展專題調研,委員們通過網絡議政、問卷調查、到基層一線實地走訪,了解患者訴求,傾聽醫者聲音,提出促進預約掛號平臺和各醫院號源信息互通共享、全面推廣分時段預約、加快推進“無卡就醫”等諸多惠民建議,得到了政府相關部門的肯定和采納。人民政協秉持“民有所呼,必有所應”,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真正使議政為了人民、協商為了人民、一切為了人民。
深刻認識政協委員責任擔當。強化責任擔當是委員履責的必然要求。政協委員作為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由各方面協商產生,代表各界群眾參與國是、履行職責,這是榮譽,更是責任。政協委員要履行好職責,必須全面增強履職本領,堅持廣泛學習各方面知識,準確把握政協履職方式方法,盡可能多地參加政協組織的學習和調研活動。我聚焦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熱點,建言公立醫院建設發展思路,在二次全會上提交了《優化完善公立醫院科技創新體系,推動研究型、創新型醫院發展建設》的提案,建議優化創新體系,暢通創新渠道,為公立醫院注入新動能,增進人民健康獲得感。去年,受教文衛體委員會委派,我擔任了衛生第4調研小組的組長,邀請小組委員到我院考察,與大家分享天壇醫院作為建國以來北京市第一家整體搬遷的大型綜合性三級醫院、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預約診療工作的相關經驗,小組形成的調研建議被調研組總報告采納。
政如農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終。政協委員是人民政協制度的踐行者,充分發揮委員主體作用是做好新時代人民政協工作的應有之義。未來,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共北京市委決策部署,牢牢把握新時代人民政協工作的新方位新使命,關注民生福祉,積極建言獻策,更好地把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首都社會治理效能,最終普惠千家萬戶!
謝謝大家!
王擁軍委員:北京天壇醫院常務副院長
界 別:醫藥衛生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