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新年開工忙 投資再加碼
各地加快部署穩投資工作,眾多重大項目陸續啟動——
新年開工忙 投資再加碼
各地均加快部署各項穩投資工作,積極推動項目投資報批、審核及開工落地。與往年相比,今年各地起步較早,重點清晰,并且兼顧結構優化與民生改善。
2020年穩投資的重點,將集中在先進制造、民生建設、基建設施等領域。這3方面將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需求端宏觀調控的契合點。
疏通投資堵點,要注重發揮民間投資的重要作用,持續降低融資成本,繼續釋放民營企業參與基礎設施投資的積極性和活力——
新年伊始,各地各部門抓緊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加快部署各項穩投資工作,眾多重大項目密集開工,先進制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成為發力重點。
如何看待2020年“穩投資”工作?專家認為,穩投資應把握重點、突破堵點,著眼于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著力激發民間投資積極性,同時,應強化風險意識,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多地密集啟動重大項目建設
1月2日,2020年第一個工作日,江蘇省舉行全省重大產業項目建設現場推進會議,省、市、縣三級總投資逾萬億元的1473個重大產業項目集中開工,項目涵蓋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
同一天,湖北荊州市112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08.9億元;河南鄭州市也舉行了2020年第一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鄭煤機械、安圖生物、中原網球中心二期等57個重大項目率先開工,總投資309億元。
“從目前披露的一些情況看,開年不久各地均加快部署各項穩投資工作,積極推動項目投資報批、審核及開工落地。與往年相比,今年各地起步較早,重點清晰,并且兼顧結構優化與民生改善。”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認為,各地較好地貫徹落實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即“引導資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先進制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
王軍認為,2020年穩投資的重點,將集中在先進制造、民生建設、基建設施等領域。這三方面將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需求端宏觀調控的契合點,既包含眾多以信息網絡建設等為重點的“新基建”業態,也包括城鄉民生領域的“補短板”項目,還包括了著眼長遠發展潛力的先進制造業。這些領域的投資,短期內將提振總需求并帶來乘數效應,中長期將進一步形成有效供給、創造就業,并提升增長潛力。
更值得關注的是體制機制層面有關政策的落地。“各地方各部門新年以來在穩投資方面陸續出臺了一些新舉措,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在疏通過去幾年制約投資的體制機制障礙方面有了一些標志性的新動作。”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政府債務研究中心主任劉曉光說。
基建投資補短板力度加大
根據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2020年,交通運輸將完成鐵路投資8000億元,公路水路投資1.8萬億元,民航投資900億元。在新型基礎設施方面,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明確,力爭2020年底實現全國所有地級市覆蓋5G網絡,重點支持邊疆和偏遠地區網絡深度覆蓋。
“基礎設施投資仍是未來一段時間托底投資增速的重要抓手。”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占斌認為,在項目選擇上,要精選補短板、調結構、惠民生,且經濟效益明顯的項目。
劉曉光認為,通過補短板基建投資及國企投資拉動民間投資增速回升,是2020年投資啟動的一個著力點。基建投資及國企投資對民企投資具有強烈的帶動作用,補短板基建投資更是中國全要素生產率的重要來源。2020年,要在進一步明確財政紀律和市場規則的基礎上順勢利導,最終實現民間投資及總體投資形勢好轉。
從各地已公布情況看,2020年基礎設施補短板力度繼續加大。例如,2020年山東將開工建設京滬二通道天津至濰坊段等5個高鐵項目;遼寧省將新改建、維修改造農村公路各3500公里;廣東全年計劃完成交通投資1300億元……
“隨著各地方各部門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貫徹落實,特別是過去幾年制約基建投資的一些體制機制障礙得到理順,基建投資力度將會進一步加大。”劉曉光認為,補短板基建投資需要在動態效率上、動態財務上具有平衡性,通過短期效益和長期效益、項目效益和社會效益綜合評估。
劉曉光表示,首先需要明確一批供需兩利、具有乘數效應、全要素生產率增進型的補短板領域重大項目。其次要在防風險前提下加大對補短板融資支持力度,除了宏觀政策配合外,還可以從完善債券市場特別是地方政府債券市場建設、發揮長線資金在基建融資中參與度、加大社會資本參與直接投資程度、結構性降低基建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等多個方面,出臺專項保障措施。
著力激發民間投資積極性
“重啟民間投資仍是穩投資的關鍵重點。”劉曉光認為,民間投資啟動的核心在于提高投資未來預期收益率,包括產權的可保護性、資本投資的新空間、投資成本的降低,以及投資產業需求的擴展等方面。
王軍表示,疏通投資堵點,要注重發揮民間投資的重要作用,持續降低融資成本,繼續釋放民營企業參與基礎設施投資的積極性和活力。
“穩投資”需要形成政策合力。王軍認為,財政政策宜保持總量擴張,結構優化。“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適度提高赤字率,進一步提高地方專項債規模,以補短板的基建項目為抓手擴大投資,鞏固已有減稅降費成果,著力推進結構性減稅整體減稅降費;貨幣政策宜保持總量穩健,結構寬松。增強信貸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引導資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先進制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
張占斌認為,要發揮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作用,在項目安排工作機制等方面進一步完善國家頂層設計,優選經濟社會效益明顯、群眾期盼、遲早要干的項目,優選手續完備、前期工作準備充分的項目,優選有一定收益的補短板、強弱項的項目,擴大有效投資。
“做好項目接續、壓茬滾動發展,是穩投資的重中之重。要進一步加強重大項目儲備和實施。”張占斌表示,要圍繞重大戰略,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積極謀劃推進一批交通基礎設施、區域市場、公共服務等方面互聯互通的重大項目,積極謀劃推進一批產業創新類、基礎設施類、改善民生類的重大項目;圍繞搶占先機,突出謀劃一批前瞻性、創新性、引領性的重大項目,搶占全球價值鏈和新一輪國際分工高端位置;圍繞補齊短板,積極謀劃推進一批重大項目,打好三大攻堅戰,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質量。(記者 熊 麗)
關鍵詞:新年開工忙 投資再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