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南京農業大學:科技幫扶為貴州麻江端上“金飯碗”

2020年01月08日 17:16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南京1月7日電(記者陳席元)1月2日,是新年開工第一天。南京農業大學一行二十多人來到1500多公里外的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縣,推進鄉村振興研究生工作站建設。

見到南農專家,36歲的賢昌鎮高枧村種植大戶趙祥榕激動地說:“你們是我的恩人。”

趙祥榕這番話和他波折的經歷有關。5年前,趙祥榕回鄉種植本地的秈稻,規模一度擴大到300畝,后來遭遇病蟲害和旱災,把掙的錢全賠了進去。2017年,在南農教授李剛華的支持下,趙祥榕種植了40畝南農自主培育的粳稻品種“寧粳8號”。

2018年6月22日,麻江遭遇特大暴雨,全縣直接經濟損失約2.78億元。趙祥榕的地是河谷梯田,他跑去一看,心都要涼了。

“水都漫到第5層了,原本綠油油的苗,被洪水沖得根都露了出來,望過去黃黃的一片。”趙祥榕說,“我跟李教授視頻通話時很絕望,我說這下全完了。”

出乎意料的是,視頻那頭,李剛華卻說:“問題不大,能救。”

盡管交通受阻,一天后,李剛華輾轉趕到了麻江。

“根子還在,補充養分就行。”來到現場,他發現強降雨引發的山洪只是沖刷了梯田,并未蓄積,稻苗仍然活著。李剛華馬上開始測算施肥量。

周圍農戶見狀,紛紛勸阻趙祥榕:“可不能補肥啊,都6月底了,肥過足,稻谷不結實,光長稻草了。”

趙祥榕不為所動,他決定相信李剛華。當年10月,他的“寧粳8號”竟然實現平均畝產666.1公斤干稻谷,創下了黔東南州的歷史紀錄。

“梯田面積小,我們用小收割機,轉一圈就能裝滿2個蛇皮袋,比本地秈稻重得多。”趙祥榕咧開嘴笑著說,“農技站帶來的是電子秤,剛上秤我還以為秤壞了,一袋比平常多出20斤,換了桿秤再稱,沒錯!”

“科技真是太重要了,不能靠運氣,‘看天吃飯’靠不住。”趙祥榕發自內心地感慨道。2019年,他的種植面積恢復到了100畝。

趙祥榕是南農在麻江開展科技扶貧、推動鄉村振興的縮影。麻江位于滇桂黔石漠化連片特困地區,地處鋅硒礦帶,是“中國鋅硒米之鄉”和“中國紅蒜之鄉”,但過去由于交通不便、病害、品種退化等因素,農民只能守著“金”碗吃“窮”飯。

2014年,當地紅蒜的種植面積從2004年的2萬畝掉到不足3000畝。南農教授吳震和他的團隊承擔起“復興”當地紅蒜產業的任務。經過前期調查,他們發現,由于種植規模小、管理粗放,不少紅蒜田里“只見草不見蒜”,種蒜在貯藏過程中腐爛、病害嚴重。

經過分析,吳震提出“選優分級播種、提純脫毒復壯、種蒜防腐保鮮、地膜覆蓋栽培、環境綜合調控”的30字方案,制成簡明易懂的展示板立在田間。同時,南農幫助麻江紅蒜走品牌化道路,做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2019年,全縣紅蒜面積穩步恢復到5800多畝,麻江紅蒜重新紅火了起來。

“大田栽秧行對行,我在田壩栽花秧,感謝書記來指導,九月菊花滿壩香。”這是高枧村村民易芙蓉為南農駐村書記編唱的山歌。

南農副校長丁艷鋒告訴記者,2013年定點幫扶麻江以來,學校充分發揮科技與教育優勢,以菊花、水稻等金牌學科資源助力產業扶貧——南農擁有全世界最大的菊花基因庫,引進400多個菊花品種在麻江試種,面積從2016年的20畝擴大到2019年的上千畝,3年來吸引游客上百萬人次,帶動農旅綜合收入1億元。

截至目前,南農在麻江已投入幫扶資金上千萬元,直接服務與帶動農戶4997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459人,幫扶產業11個,引進新品種700余個,培訓技能人才2000多人次,共建鋅硒米、農村電商、家禽、草莓4個產業聯盟,輻射農業生產面積10萬畝。

2019年4月,麻江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南農繼續推出“10+10”行動,以10個學院結對幫扶10個村,設立鄉村振興研究生工作站,鼓勵學生常態化蹲點協助當地解決實際問題,把論文寫在麻江大地上。

“摘帽不摘幫扶,南農扶貧的含金量高。”麻江縣委書記王鎮義對記者說,“這些年來,南農師生用心、用力、用情,他們在田間地頭的身影,我們麻江干部群眾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中。”

關鍵詞:科技幫扶為貴州麻江端上“金飯碗”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五月网婷婷字幕国产在线观看 |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综合 | 亚洲专区首页在线观看 | 五色天婷婷丁香五月综合 | 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不三区 | 亚洲日韩欧美综合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