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調研 調研
李書記家的姑舅姐弟們
我突然意識到,這是在叫我。起初,對于“李書記”這樣的稱呼,我不大適應。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把選派機關優秀干部到村任第一書記作為全面從嚴治黨向下延伸的重要抓手。數十萬名第一書記在脫貧攻堅一線發揮作用,我也是其中一員。2015年11月,我從北京市政協研究室宣傳處來到北京市昌平區流村鎮北莊村,開始為期兩年的駐村第一書記旅程。臨行前,黨委領導找我談話:“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你是北京市政協派出的駐村干部,是代表市政協機關去農村工作的,黨組織和政協委員都是你的后盾,大膽去干吧!”
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對我個人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轉變和挑戰。初到這個僅有93戶、常住人口不足200人的低收入村時,我特別擔心:兩年這么長,怎么熬啊!又很快,我強烈感受到:兩年這么短,怎么夠啊!這一長一短間,是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700多個日夜的心路變遷。而北莊村,也悄然呈現出新的面貌。
作為“80后”,夸張點說,我是一個連韭菜和雜草都分不清的城里娃。駐村工作關鍵正是要真正融入群眾生活,解決群眾困難。我重拾起之前當記者時的本領,每天騎著二八自行車繞著村子轉,遇到村民就停下來聊兩句,談到問題就記下來,田間地頭兒、大棚、村民家……都成了我的“采訪現場”。漸漸地不僅人熟了,對村情民情、需求期盼也有了一定了解和認識,用村民姚長寶的話說,“李書記連村里哪家有幾條狗都知道。”我和北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張洪海年齡相仿,就隨著他一起在村里論輩分,一村人都成了我的姑舅姐弟。自然,北莊村的事兒,就成了咱自己家的事兒。
從2014年起,北莊村成了昌平區食用百合種植試點村。村民雖然種上了百合,卻憑著種玉米的經驗種百合。我把這種情況上傳到朋友圈求助,一位大學同窗幫我請來了一家知名生物制肥公司的首席農藝師。整整三天,首席農藝師在大棚里指導,幫村民指出了不少施肥、管理等環節的誤區。要把百合發展成特色農業產業,我也想盡辦法引導村民增加百合種植的文化附加值。百合成了我口頭心上、朋友圈里的主角:春天下雨,紅的白的粉的百合花開了謝了,白胖的球莖長出來了,“百合炸醬面”“百合丸子”熱騰騰地出鍋了……漸漸地,村里種百合的人越來越多,面積越來越大,從開始的10畝擴展到200多畝。
被派到村里,我才真切體會到,“娘家”的支持是莫大的。北京市政協主席吉林兩次帶著市政協領導和機關黨委委員到北莊村參加黨日活動。大家坐在一起交談村黨支部建設和村莊發展問題,吉林主席拉著村里老黨員張士環,詳細了解家庭收入,冬季取暖等情況。村里的黨員還被請到市政協機關,與市政協研究室黨支部一起參觀學習。市政協機關各個黨支部與北莊村黨支部結對共建,給村民送來了圖書,給孩子們送來了文具,給村委會送來了電腦、投影儀……教文衛體委員會還連年組織醫藥衛生界委員來村里義診。這事在村民當中也是不小的轟動,“城里的大專家居然到家門口給自己看病,嗬!”北京市政協辦公樓大廳里,也支起了“小菜攤”,村民種的有機蔬菜被市政協干部職工搶購。
春節是中國人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節日。對于村干部來說,節日往往意味著更大的責任。因為在當地有這樣一個說法:“群眾過年,干部過關。”擔任第一書記的除夕夜,我都是在村委會度過,和村支書帶領村巡防隊排查隱患,在柴火集中堆放地潑水防止火災。看著萬家燈火煙花絢爛,聽著爆竹聲聲笑語連連,使命感在心中油然而生:農村工作平凡,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只有村民的家長里短,柴米油鹽。但就這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關系到村里每家每戶的切身利益,更關系到我們黨執政基礎的穩固和國家的長治久安。這里面,還有我們黨對人民群眾深沉的愛。
還記得一個霞光滿天的傍晚,我剛剛從村委會出來,迎面走來一位大爺使勁揮手招呼:“李書記,上我家吃餃子!”那一刻,我心里特別溫暖。
(北京市政協辦公廳駐北京市昌平區流村鎮北莊村原第一書記)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市政協 村民 書記 北莊 莊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