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共享停車被啥“卡住”?部分商場探索開放夜間停車
“丁丁停車”創始人申奧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坦言,與共享停車最為紅火的2015年、2016年相比,北京共享停車車位數量正在縮減,“2015年開始,我們在北京三環以里鋪了200個社區,大約有1000多個停車位,到今天來看,數量有所減少。”
談及共享停車位減少的原因,申奧說,除了公司發展方向的改變,一些車主對共享車位的認知也不盡相同,這些車主停車存在僥幸心理,總覺得停一次兩次不會被貼罰單,所以不愿意使用共享車位。“對比其他城市,我們發現北京并不是每個社區都有條件做共享車位。滿庭芳園之所以現在還能使用共享車位,主要是它周邊有青云大廈寫字樓,而且寫字樓車位數量不能滿足員工停車需求,恰好這個社區允許外來車輛進入小區,因此這個社區有一批忠實用戶。同時具備這些條件的小區沒有幾個。”
另外,部分社區更換了物業負責人或者物業方,也會導致共享停車位數量變化。申奧告訴記者,滿庭芳園共享車位數量大幅縮減,其中一個原因是物業更換了道閘,停車人將車從共享車位開出后,不僅要支付車位費,到了道閘口還需要再支付小區停車費,這樣的二次收費直接造成共享車位和停車人大幅減少。
■ 難點
擔心安全、過時不走 管理方為難
一些企業和單位開放停車場仍存難點。望京街道某社區負責人表示,社區周邊有一所大學和一所高中,社區曾與兩所學校溝通過,學校夜間能否開放部分場地用于錯時停車,但最終學校還是擔心安全問題,婉拒了這個提議。
亞運村街道平安建設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2017年左右,在街道引導下,曾有四五家企事業單位向居民開放了車位,用于夜晚錯時停車,并采取低償甚至完全公益的方式。然而目前,僅有北辰集團培訓中心兼黨校的小院仍提供夜間停車,能為安慧里北社區居民提供20個左右車位。
為何其他單位沒有堅持下來?他說,當時出現了居民白天不將車開走的情況,占用了單位白天辦公運營車位,“反復幾次之后,單位就不干了。”
錯時停車還需要面對居民多樣化需求。市民索先生不久前在西城區鐵路巷小區購買了房子,這是一個上世紀80年代的老小區,停車位緊張。不過索先生從社區獲悉,能在小區附近的金茂大廈錯時停車。索先生還是有些猶豫,“萬一遇上下雨、下雪天,或者是哪天不想開車,就必須一大早把車從停車場開出來,要不然這一天下來停車費就太貴了,這樣也不是很方便。”
目前,大多數共享停車由雙方協商時間,居民們在一天內固定時間,可以低廉價格入場,其他時間還要按正常價格支付。而對一些單位來說,錢不是主要問題,確保車位內部供應充足是底線。此外,如何為這類模式爭取到真金白銀的支持,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 觀點
北工大城市交通學院院長陳艷艷:
規范安保措施尚需政策細則引導
北工大城市交通學院院長陳艷艷說,寫字樓和商場等實行市場化運營,開放資源錯時停車可以增加收入,只要把收費機制捋順,是比較容易實現的。
但政府機關不以營收為目的,開放停車場地的營收收入是否能作為本單位收益也不確定,因此相關部門沒有動力和積極性。當然,不對外開放停車位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擔心出現安全問題。
陳艷艷說,政府機關若想實施錯時共享停車資源,將其作為綜合治理和為民服務的舉措,就應該出臺一些政策細則。一方面,引導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做規范化的安保措施,對不同的單位實行不同安保等級。“比如一些單位寧可不開放,也要保證安全。一些單位沒有特別嚴格的安保等級要求,可以開放車位,但是要有通用的安全規則管理辦法。”另一方面,針對不可預知的安全隱患,應該有比較寬容的相應免責措施,讓大家放下心來做這件事。“最后要有相應的激勵機制,鼓勵單位將車位拿出來錯時開放共享。”
她說,“居民使用夜間停車位、白天不將車開走”的情況比較容易規避,目前智能化停車越來越多,如果居民停車超過約定時間和約定次數,可將其車牌列入“黑名單”,不能再進入停車場。
新京報記者 張璐 吳婷婷 戴軒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共享停車 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