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中國脫貧傳奇:別了,“可憐縣”
中國脫貧傳奇⑨別了,“可憐縣”
一見記者,王大娘摸了摸煙盒,又放下了。
“您抽煙啊?”記者順口一問。
“我正想著戒哩,為了身子好。”王大娘說,“年輕時就老咳嗽,其實不能抽。可前些年愁哇,咋弄呢?不抽睡不著。”
初冬,記者來到王大娘家。一進門,就見潔白的墻面貼著大紅福字,墻根兒靠著嶄新的沙發,電視里正播著連續劇。在暖烘烘的屋里,很難猜想老人有過怎樣的凄冷。
當地干部說:“聽她的故事,心都在哭。”
王大娘叫王三女,是山西忻州岢嵐縣趙家洼村人。2004年,她老伴患病去世,已經55歲的王大娘種不動多少地了。兒子說:“媽,我打工,養你。”可10年后,兒子得了癌癥,也走了。緊接著,智障的兒媳被娘家帶回。
就這樣,瘦弱的王大娘肩頭,被扔上沉重的擔子——照顧孫子孫女,而這倆娃,都是智障。
那時,王大娘不敢想以后的日子。“我倒沒甚,愁的是兩個娃娃。”她尋思,往后自己老得爬不動了,就是領上他們討飯吃,也去不了多遠啊!
講到這里,王大娘忍不住點上一根煙。
2016年,岢嵐縣人大駐村工作隊來了趙家洼村。陳福慶是工作隊隊員,后來又成了村第一書記。每天清早,陳福慶都要跑到王大娘家門外,看看煙囪有沒有冒煙。要是沒冒,就趕緊喊上兩嗓子,聽到應答,他才放心。
拖著不是辦法,王大娘的難題要趕快解決。工作隊商量妥了,先解她的后顧之憂。隊里為兩個娃娃聯系了忻州市特殊教育學校。陳福慶去勸說王大娘,她動用一輩子積攢的經驗也想象不出,國家還有這樣的學校。王大娘先是吃驚,然后是舍不得。想來想去,為了娃的將來,她答應了。
孫子孫女上了學,費用由政府出,一件愁事總算擱下了。可貧困還是糾纏著王大娘。她家房子破敗不堪,下雨天,屋里到處漏,端盆接雨,盆都不夠用。
在趙家洼,誰家房子不破呢?全村至少有30年沒動土木了。坡陡地瘠窮山溝,有能力搬走的都跑了,最后只剩6戶人家,全是老人。
這是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地方。咋辦?
2017年6月21日,趙家洼村迎來了歷史性的時刻。當天,習近平總書記踏進了這個小村莊。
當地干部向總書記報告:“趙家洼村生存環境很差,下一步工作目標是通過易地搬遷挪窮窩、拔窮根。”總書記肯定了這個思路。
搬,是趙家洼村唯一的出路。
3個月后,趙家洼村在全縣第一個完成整村易地扶貧搬遷。王大娘住進了縣城的樓房,一室一廳,50平米。搬家,她沒花一分錢,家具也是政府給置辦的,她只帶了一口鍋進新家。
易地扶貧搬遷,不光要搬得出,還要穩得住、能致富。搬進縣城,王大娘生活就有著落了嗎?
村民搬走后,趙家洼村原址復墾、退耕還林。每退耕1畝地,村民能拿到1500塊錢,分5年領完。王大娘退了20畝,可以拿到3萬塊。現在,王大娘還有了一份工作,做保潔員,月工資是1000多塊。
在王大娘家里,擺著一個“貧困戶幫扶政策牌”。這上面,清清楚楚列著她的各項收入。今年,王大娘統共能到手5萬多塊錢。
有了錢,王大娘把饑荒(當地方言,意即外債)給還上了。饑荒是前些年兒子住院時攤下的,兒子沒了,她又沒錢,只能先欠著。“現在我得給人家打清。”
王大娘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王大娘脫貧了,有誰還會被落下呢?
岢嵐縣屬于呂梁山集中連片特困區,是首批國家級貧困縣。當地人用方言說“岢嵐縣”,常被外人聽成“可憐縣”。加之本來就窮,“可憐縣”的名號就流傳開了。
“可憐縣”再也不可憐了。岢嵐縣有115個村莊完成整村搬遷,2548戶6100人住進新房子。岢嵐縣還做起了馬鈴薯、沙棘、中藥材等產業。今年5月,岢嵐縣脫貧摘帽。
在趙家洼村,習近平總書記走訪了3戶農家,其中一戶就是王大娘家。總書記問到了兩個娃娃的情況,這讓王大娘感動得要哭。娃娃過得咋樣、學得咋樣,一直是王大娘最掛心的事。
記者在王大娘家采訪時,剛巧碰上兩個娃娃。“他們放假了,夜來(當地方言,意即昨天)陳福慶書記開車帶我去接的。”王大娘說。
過去,倆娃一見生人,早嚇得竄沒影兒了。現在,家里來了好幾個生人,娃不但沒跑,還笑瞇瞇地打招呼。
記者正跟王大娘聊著,門外玩耍的小孫女不小心將球丟到了我們跟前。她探頭瞧一下,說:“把球踢過來。”在座的人聽了,都樂得不行。王大娘邊抹眼角的淚邊笑:“以前她哪會說這些話!”
年紀越來越大,王大娘心里卻越來越踏實。她說:“趕上了好時代,是咱最大的福氣。”
王大娘興沖沖地跟記者聊起今后的打算,一根煙抽完了,她也沒再點。“現在抽得少多哩,日子舒服了,真該戒了。”
關鍵詞:中國脫貧傳奇 別了,“可憐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