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為保護濕地放慢發展速度 鄱陽湖濕地成候鳥天堂

2019年12月26日 09:18 | 來源:科技日報
分享到: 

定法規 給補償 科學治理

鄱陽湖濕地成候鳥天堂

本報記者 馬愛平

浩浩鄱陽湖,南北長173公里,東西最寬處約7公里,是地跨九江市、南昌市、上饒市、撫州市4個設區市和15個縣(市、區)的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就像一條藍帶一樣,橫臥在贛北地區。

天氣轉涼,越冬候鳥向南遷,在鄱陽湖聚集。對于候鳥們來說,鄱陽湖就是它們的一個家。

鄱陽湖是國際重要濕地,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東亞—澳大利亞遷徙路線上最重要的候鳥越冬地之一。每年到鄱陽湖越冬的鳥類達300多種,數量約60多萬只。11月底至次年2月底將是鄱陽湖觀鳥最佳時期。

為了保護濕地,寧愿放慢發展的速度

“為了保護這一湖清水,江西省放棄了很多,漁業、養殖業、工業都有嚴格的限制。為了保護濕地,我們寧愿放慢發展的速度,絕不引進有污染的企業,確保工業園區沒有一根煙囪,沒有一個鍋爐。為了保護候鳥,我們連環保節能的風力發電也放棄了。”近日,在由中國綠色時報社與江西省林業局共同組織的“鄱陽湖國際觀鳥周媒體行”活動上,鄱陽縣委書記張禎祥告訴記者。

我國是世界上鳥類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現有鳥類1445種,其中具有遷徙習性的鳥類達750多種。我國地處東亞—澳大利亞、中亞和西亞—東非3條全球候鳥遷徙路線的交匯處,每年的遷徙季節都會有大量候鳥途經我國。

每年到鄱陽湖越冬的鳥類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11種、二級達66種。占全球種群98%以上的白鶴、95%以上的東方白鸛、70%以上的白枕鶴、60%以上的鴻雁等候鳥都在鄱陽湖越冬。

鄱陽湖岸線長,涉及15個縣(市、區)。沿湖各部門已把濕地和候鳥保護工作擺上了重要位置。

鄱陽湖候鳥保護上升到人大立法的高度。1996年以來,江西省人大、省政府先后出臺了《江西省鄱陽湖自然保護區候鳥保護規定》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今年3月,《江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辦法》又作出規定,形成了完備的鄱陽湖濕地及候鳥保護的法律法規體系,為各級政府和部門嚴格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2014年,鄱陽湖被列為全國首批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地區,《鄱陽湖國家重要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資金管理辦法》出臺。至今,湖區沿線12個縣(市、區)共獲中央財政補助資金1.37億元,專項用于補償因候鳥保護造成損失的湖區群眾,已補償湖區受損耕地29.5萬畝,直接受益群眾14萬人次,實施社區(鄉村)生態修復項目266個,緩解“人鳥爭食”矛盾。

科技先導、合理開發、科研與建設同步

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鄱陽湖東岸、中國湖城·鄱陽縣境內,總面積為36285公頃,其中濕地總面積為35116.1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96.8%,是全國、亞洲最大的濕地公園。

鄱陽縣的鄱陽湖區每年有珍禽候鳥20種左右,候鳥數量在20萬羽以上。

“我做了20多年的候鳥保護工作,我們這里有白鶴和珍貴的黑鸛,我見過最多的一次是46只,看到最多的一次白琵鷺是2000多只,這里的鳥類資源非常豐富。”鄱陽縣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救助站原站長楊啟波說。

隔湖相望,不打擾,便是最好的保護。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內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有維管束濕地植物141種,隸屬43科,99屬;野生脊椎動物249種,隸屬于33目77科;其中魚類有17目41科132種,兩棲動物有2目7科12種。其中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17種;省級重點保護動物63種。

據介紹,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堅持“保護優先、適度恢復、保護與恢復并重;科技先導、合理開發、科研與建設同步。”在保護的前提下發展旅游業,一切都盡可能依照原有的自然格局來規劃設計,盡量更好地呈現本來的樣子。

與此同時,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通過強化措施、打防并舉,實現了“三無一杜絕”,即湖中無天網和毒餌,路上無非法攜帶,運輸越冬候鳥,餐館酒店和市場無越冬候鳥及其制品藏匿、經營和交易;杜絕嚴重破壞鄱陽湖區越冬候鳥和濕地資源事件的發生。

“我們對小水塘進行生態修復,種植不同的水生植物凈化水質,防止有污染的水流入鄱陽湖。”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湖中草海的種類主要是苔草,因為味苦,牛羊不愛吃,但它的根卻是白鶴最喜歡的食物。因為這些草,全球大多數的白鶴選擇了鄱陽湖。“今年比較旱,往年苔草都能長到一米以上,是真正的大草原。”鄱陽湖濕地公園管委會黨工委書記劉新喜說。

編輯:李澤杰

關鍵詞:鄱陽湖 濕地 保護 候鳥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另类在线区 |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 | 一级a做片免久久费观看 | 香蕉成人人多人视频 | 亚洲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 日本乱理伦片免费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