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泰來縣探索“三親”行動 凝聚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本報記者董新英
“艷秋,你咋沒帶孩子來呢,給孩子留的甜稈都埋到小園里了,可甜了。”泰來縣江橋鎮齊心村貧困戶李艷艷是63歲的獨居老人,自從江橋鎮扶貧干部郭艷秋和她“結親”,這兩家人的聯系多了起來。
歌曲《常回家看看》中有這樣一句歌詞:“找點空閑、找點時間,領著孩子,常回家看看……”在泰來縣,“三親”行動以“我在農村有親戚”為主題掀起幫扶熱潮。帶著配偶、子女到貧困群眾家中結親;常常走動、串門,會親;嘮嘮家常、聽心聲,聊生產,幫親。泰來縣將“三親”行動融入主題教育活動中,以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切入點,以持續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為著力點,全縣1467名幫扶責任人與4435戶貧困戶建立深度聯系,深入開展“結親、幫親、會親”行動。
走到身邊走進心里“升級版”結親幫扶
“艷秋啊,拿我當她老媽似的,夏天帶著丈夫、帶著孩子,到我這兒幫我干活,鏟園子、備園子,還幫我把小園里的大蔥賣了,400平方米的小園兒出了800多塊錢。她家孩子上初中,管我叫姥姥,和親孫女似的,來了和我家小狗玩得可好了。”李艷艷洗好了被單,郭艷秋和她一起晾曬。“李媽媽對我們也很好,在山里采的蘑菇都曬干了給我們留著。”郭艷秋說,2016年,作為鎮里的扶貧干部,她和李艷艷早就相識,但自從結對成親戚,兩家來往多了,更像親戚,過年過節經常走動。
住在李艷艷家對面的葛連財也是郭艷秋的幫扶戶,老人1938年生人,獨自生活。葛連財說:“我住了一次院,艷秋勸我少喝點酒,我聽她的。家里的柜子、炕席、電視、電風扇都是艷秋給我置辦的,我老了,但不糊涂。她就是我的家人。”
崔皓2017年5月開始駐村扶貧,是泰來縣農業開發辦公室派駐到泰來縣克利鎮新勝村的駐村干部。在“三親”行動中幫扶4戶。崔皓說,他愛人是一名教師,倆人工作都很忙,自從今年夏天帶著愛人到村里走“親戚”,愛人對他的工作多了一份理解。特別是在貧困戶張立友家中看到上初中的孩子成績不太理想時,回到縣里就開始給孩子張羅學習資料,還當起了孩子的“家庭教師”。孩子成績上去了,她比誰都高興。“今年中秋節我們是在村里過的。貧困戶唐漢武的媳婦塞給愛人一袋煮熟的黏苞米,非讓帶上不可。妻子很感動,說鄉親們很真誠,咱們更要用真心相待。”崔皓說,駐村工作付出很多,收獲的情感更彌足珍貴。
幫助打掃衛生、洗衣做飯,一起包餃子、種園子,介紹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到米廠、扶貧手工車間務工增收,貧困戶家里的雞鴨鵝豬、瓜果蔬菜,自購或是幫銷,每一件力所能及的事,都讓貧困戶感受到來自親人般的溫暖。“三親”行動在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成為幫扶“升級版”,打通干部和群眾心的距離。
串親戚常走動幫親會親“鼓干勁”
喬福軍患有胸背畸形,愛人也是殘疾人。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泰來縣平洋鎮平洋村貧困戶喬福軍的翻身仗打得漂亮。他是學員口中的“喬主任”“喬老師”。“現在我這日子可不一樣了,我當上了扶貧車間管理員,不但自己家的日子過好了,還能帶著其他人一起干,這日子有奔頭。”平洋村駐村第一書記、隊長時興瑞是喬福軍的幫扶人。“當初介紹老喬學汽車坐墊編織,夫妻倆都堅持下來了,現在已經是編織能手。沒事就來他家和他聊聊,老喬的精氣神可是有大變化。”喬福軍說,孩子成績好,幫扶干部給孩子當“干爹”,孩子上學有人資助,家里收入也有了保障,這些發自內心的關心讓他們心里暖和。
江橋鎮艾倫村貧困戶白秀芹欠下了30多萬元的債務,也沒能挽回患有重癥心臟病兒子的生命。兒子去世后,她毅然將鄉親們捐助的12萬元如數返還,將唯一的磚瓦房賣掉還債。江橋鎮黨委書記周曉東說,這樣的貧困戶可敬,更要幫。流轉土地、發展畜牧養殖、加入互助服務隊,白秀芹正在靠辛勤打拼償還巨額債務。她先后被評為“龍江好人”和“全省道德模范”。白秀芹說,感恩遇到“親人”,他們讓我走出絕望,有力氣去奔新生活。
馬巍是克利鎮四五里村駐村干部,2016年開始駐村。村里貧困戶姜國義臥病在床,他的老伴兒說,多虧了馬巍幫著忙里忙外,有啥難事都幫著出主意。姜國義的輪椅還是馬巍幫著解決的。馬巍說,他帶著妻子和女兒來村里,回去之后女兒變化很大,很多事情自己主動去做,三口人之間相互更理解了。
泰來縣扶貧辦主任朱清山說,“三親”行動的開展不僅給貧困群眾帶去了“暖心”行動,也讓干部家屬、子女在體驗農村生活、主動奉獻幫扶中,更加理解和支持我們的工作,將“三親”行動融入主題教育中,讓干部在心靈上受洗禮,在思想上有升華。
1467人和4435戶數字背后溫情萬千
結親更結心,真情換真心。激發和凝聚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是實現脫貧的根本。1467名幫扶干部和4435戶貧困戶結成親戚,背后溫情滿滿。
夏艷君是泰來縣財政局一名干部,她在泰來縣塔子城鎮平安村劉建禮屯有4門親戚。她是貧困戶家小孫女口中的“姨奶奶”。“我老家就是塔子城鎮的,這里很多人是看著我長大的。我不會開車,有時候愛人也忙,就讓弟弟開車陪我來。”春天夏艷君給貧困戶買的雞雛都已經長大。“收秋殺了幾只給全家改善伙食了,哪天你來專門給你殺只雞。”貧困戶秦鳳英家有一間客廳,里面的“大件”都是夏艷君給置辦的。“第一次來我們家時,往床上一坐,床塌了,一看我是用磚和木板搭的,就開始看我這屋缺啥。”“大娘不嫌棄,就把家里的閑置家具給送來了。”夏艷君說。“這孩子到我家和親閨女一樣,有一次停水給我從大老遠拉一桶水過來。幫我打掃衛生,鍋蓋擦得特別干凈。”秦鳳英拉著夏艷君的手說,下次來一定提前說,一家人一起坐下來殺只雞吃。
夏艷君的父親說:“一直以來我都不知道她每個周末去農村干什么,通過這幾次到農村來,看到他們之間像親人一樣的感情,我很感動。既然我們結了對、認了親,那以后就是一家人了,咱們全家齊上陣,共同幫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
除了結對幫扶,泰來縣“我在農村有親戚”活動也有配套行動。泰來縣農業農村局幫扶平洋鎮太平村,開展消費扶貧,收購貧困群眾家的土特產品價值2.2萬元,聯合企業愛心捐款2.5萬元,并簽約預購2020年的土特產品,為貧困群眾發展種植養殖業吃下了“定心丸”。泰來縣第一中學、實驗小學與江橋鎮30多戶貧困戶簽約幫售小園兒蔬菜,戶均增收2000元。
泰來縣組織幫扶干部依托全縣44個“一村一品”產業項目、22個扶貧編織車間以及19個秸稈壓塊車間,入戶講政策、作動員,算細賬、教技術,引導1200余名低收入群眾走進扶貧編織車間,年均每人增收逾5000元;1002名貧困群眾在幫扶干部的介紹下,實現了穩定就業。
朱清山說,脫貧攻堅需要情感牽動,持續激發干部幫扶動力,干部攜妻兒走進群眾家中,帶去了人格上的平等尊重、生活中的關懷幫助、生產上的致富門路。開展“三親”行動,旨在杜絕扶貧幫扶中出現的干部松勁、壓力衰減,群眾存在的盲目攀比、等靠要傾向,切實鞏固提升脫貧質效。深入開展“結親、幫親、會親”行動,讓廣大幫扶干部在農村有了親人,讓貧困群眾在城里有了依靠,讓黨員干部在基層找“初心”,讓黨在基層贏得民心。
關鍵詞:泰來縣探索“三親”行動 凝聚貧困群眾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