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生物醫藥創新 不應以資本為導向
科技日報訊 (劉思江 記者王春)第七屆上海院士專家峰會近日召開,峰會以“創新與轉化——生物醫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旨在引導政產學研用各類資源集聚,助力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
近年來,我國生物醫藥領域的成果不斷涌現,整個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越來越多的資本也競相向這個領域注入力量。2018年,我國批準上市新藥48個,其中抗癌新藥18個,比2017年增長了157%。
抗癌藥多了,但癌癥之外的更大疾病群體卻并沒有獲得同樣的高端關注。峰會的主論壇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政策法規司巡視員李國慶在對2019年新《藥品管理法》的解讀中表示了這一擔憂。
以神經系統領域的疾病為例,近日獲批上市的創新藥GV971所治療的疾病阿爾茨海默病并不是罕見病,患者群體數量龐大,但藥幾乎成了“孤兒藥”。由于資本往往都向“來錢快、噱頭足”的領域傾斜,把“抗癌”掛在嘴邊,很多患者并不能真正獲益,而患者群體更龐大的領域,“這一類藥沒人做。”李國慶說,長此以往后果將很嚴重。
對此他呼吁,新藥研發應該以臨床為導向,而非以資本為導向。除了抗癌藥物外,科學家和企業家也應該把精力和資本投入到疾病群體更龐大的領域,否則20年后,我們將可能面臨更嚴重的藥品缺失問題。
而中國科學院院士蔣華良則表示,一方面原創新藥研究存在周期長、投入高、風險大等問題,資本對真正的創新藥不一定感興趣,另一方面對某些領域資本又過于“熱情”,這并不一定是好事,對于近年來裹挾了大量資本、涌入醫藥領域的人工智能就是如此。
他建議,“當前已經迎來了人工智能的第三次浪潮,資本市場不應該把泡沫‘吹’得太大,希望人工智能可以真正賦能藥物創新,而不是經歷第三個寒冬。”
編輯:李澤杰
關鍵詞:資本 創新 醫藥 生物 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