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京杭脈相牽:見證千年運河浩蕩新生
中新網杭州12月8日電(張煜歡)以水波為曲、槳帆為歌,2500年來,作為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里程最長、規模最大的古代運河,中國大運河始終傳唱著中華民族浩蕩奔騰的歷史壯歌,滋養著華夏大地生生不息的文明基因。目及當下,這一世界文化遺產在“活化”保護傳承中,以嶄新姿態示于世人。而冀望未來,這條中華文脈亦帶著新使命,在行穩致遠中見證著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中國大運河的南北兩端,一脈相牽的北京杭州,便是這一進程的最佳見證者。
一部運河史千年華夏魂
世界上少有一條人工運河,在地球上跨越了十個緯度。
中國大運河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三部分構成,縱貫北緯30度至北緯40度之間,綿延近3200公里,流淌2500多年,是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里程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
一石一土,一錘一鑿,大運河穿越山川平原,開辟跨越千里的宏偉工程,刻下世界人工運河的豐碑。
世界上也少有這樣一條牽動國運的大河,對一國的經濟、政治、文化起到如此深刻的影響。
千年前,中國對黃河流域的開發利用給生態系統造成嚴重負荷,亟需南糧北調,將長江流域高度集中生產的產品供應給整個北方。隨著大運河的貫通,其溝通了北方的政治中心和南方的經濟中心,使得南方的糧食源源不斷北上,緩解了北方人多糧少的局面,促進了封建國家的穩定統一。
大運河的開通也造就了江南的繁盛。與此同時,運河沿岸匯聚起茶藝文化、飲食文化、桑蠶絲綢文化、地方戲曲、民間曲藝,積淀下古典園林、藏書樓閣、橋梁古塔,沉淀了一批極其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縱觀歷史長河,大運河將陸海兩條絲綢之路連為一線,串聯起沿岸數十座城,在溝通南北你來我往中,深化中華民族大一統的格局,讓原本相對隔離的文化板塊,在一條河上交相輝映。
歷史的傳承、經濟的發展、文化的傳播、社會的變革,大運河無所不包。
當代立新姿灼灼復其光
大運河包容、開放、融合的特性,需大胸懷、大格局、大合力來進行傳承和保護利用。
在中國大運河南端,早在2004年,杭州就對運河杭州段進行了頗具長遠目光的規劃,提出三大目標:還河于民、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打造世界級旅游產品。
針對“還河于民”課題,杭州本著“修舊如舊、最小干預”等原則,對運河沿岸三大歷史街區進行了保護性修繕,在保護、傳承歷史文化的基礎上發展文旅產業。
穿過大運河最南端標志性橋梁拱宸橋,舟行3公里來到富義倉,也是當年南糧北送的中轉站。2006年該地被叫停拆遷,杭州最后一座“天下糧倉”得以保留。眼下,十余家文化創意企業入駐其中,構起產業集群,夜晚附近居民來此觀賞露天電影或是休閑健步,享受宜居環境,從稻米糧倉到精神糧倉,富義倉歷久彌新。
一路向北,富義倉的另一頭是北京城的“皇家糧倉”南興倉。近年,這座被冷落已久的大糧倉“搖身一變”,演出展覽不斷,昆曲《牡丹亭》已在此上演數百場,古老的運河遺物成了文藝青年的“打卡地”。
與杭州“默契十足”,大運河另一端的北京也正以保護大運河為主線,擦亮運河文旅品牌。
此間于杭州舉行的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活動上,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電影局局長陳名杰介紹,當下該市正推進重點片區騰退和整治更新,加大通州古城、張家灣古鎮、路縣故城、古碼頭、運河沉船的考古工作力度,全面展示大運河豐富的歷史遺存。
“活起來”的文化,升騰于大運河之上,將古老燦爛的運河文化融入高樓林立的大都市,煥發盎然生機。
文脈冀流深行穩以致遠
一河貫南北,文脈承古今。步入新時代,運河文脈的傳承守護亦開啟新的篇章。
今年2月,中辦、國辦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大運河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密切聯系在一起,區域經濟布局的協同性、全局性和科學性需要,為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提供了嶄新的時代契機。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建設任務。
北京與杭州遙望運河南北兩端,一個攜手津冀,一個擁抱長三角,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契機下大有可為。
在前述京杭對話活動上,《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國新聞社關于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合作機制框架協議》正式簽署,其提出,未來北京、杭州將每年輪流主辦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并帶動京杭大運河沿線城市,擴大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的合作共識。
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飛進就更好推動大運河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出“四個連通”:要連通文化與科技,打造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的典范之作;連通歷史與現代,書寫中華文明根須不斷的壯美畫卷;連通保護與更新,拉緊北京、杭州“雙城”對話的情感紐帶;連通京津冀城市群與長三角城市群,輻射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共建共享之路。
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朱國賢表示,作為京杭大運河的南北點,京杭兩地理應是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先行者和主力軍,有責任在大運河保護、利用和開發方面走在前、作表率。
“我們建議,京杭兩地能以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承載的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出發點和立足點,進一步推動中國大運河沿線區域實現綠色發展、協調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同時祝愿中國大運河能成為世界范圍內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的典范,進一步成為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特色旅游帶,為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中國新聞社社長陳陸軍說。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周江勇表示,期待京杭兩地“再出發”,共同守護中華文明的“精神密碼”、共同當好歷史文化遺產的“薪火傳人”、共同譜寫運河開發利用的“精彩范式”。
行穩則致遠。在擦亮大運河這張國家文化名片的進程中,從心相連到手緊牽,京杭正造就更多期待。而隨著各地的“美美與共”,這條流淌千年的文脈,也將在富饒壯麗的中國大地上,寫下新的浩蕩一頁。(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大運河 運河 文化 京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