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北約70歲生日派對高興不起來
美歐分歧加劇 團結精神缺失
北約70歲生日派對高興不起來(環球熱點)
當地時間12月3日至4日,北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英國倫敦舉行紀念成立70周年峰會。從議程看,此次峰會辦得很低調。相比慶生,化解盟友之間日益凸顯的矛盾,重新找回團結和凝聚力,是這個全球最大軍事安全組織當前更為迫切的任務。
“這是北約地位下降的標志”
日前,法國總統馬克龍有關北約“腦死亡”的言論還在持續引發爭議。在一片慘淡的氣氛中,紀念北約成立70周年峰會低調進行。
《紐約時報》日前報道稱,在12月3日至4日舉行的紀念北約成立70周年峰會上,各成員國領導人舉行了一場簡短會議,旨在避免沖突。“這不是一次峰會,領導人之間進行實質性對話的時間很短,這是有意為之。”
今年4月4日是北約成立70周年紀念日,北約組織成員國外長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召開會議。當時,美國《時代》雜志網站也曾指出,與成立50周年、60周年時的首腦會議相比,70周年的慶祝活動降格為外長會議,“這是北約地位下降的標志”。
盟友之間不減反增的分歧是籠罩在北約70歲生日之際的一層濃重陰影。
法新社列舉出北約面臨的一系列矛盾:美歐圍繞防務預算開支的紛爭持續不斷;如何對待俄羅斯考驗北約內部團結;馬克龍稱北約“腦死亡”的表態引發歐洲其他國家的不滿;土耳其采購俄羅斯S—400防空導彈系統招致眾多北約成員國批評……
“美國與歐洲盟友之間關于防務費用分攤的矛盾仍是當前主要的焦點。美國認為歐洲在北約框架內‘搭便車’,其分擔的防務費用與其享受的防務保障不相匹配,因此一直敦促歐洲必須立即將防務開支增加到其GDP的2%,而不是等到原計劃的2025年。而目前,歐洲對美國缺乏信心,擔心未來某個危機出現時,美國是否真能履行對北約的承諾并保障歐洲的安全。”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教授趙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
近日,北約分步驟宣布了一系列采購與開支計劃。美國官員日前也證實,北約同意減少美國負擔的北約直接預算,分擔比例從22%降至與德國一樣的16%。有分析稱,這是發出旨在使美國滿意的“政治信號”。
不過,另有觀點認為,北約直接預算只有25億美元,這筆費用主要用來支付北約總部及一些基地的的電費等,在直接預算上做文章不能從根本上化解美國的不滿。
“最大出資方成最不確定因素”
北約當下的困境因何而起?
俄羅斯《消息報》稱,北約為擴員付出了代價,因為規模越大,成員的利益越多樣化,彼此之間進行談判的難度就越大。
美國與歐洲盟友之間的裂痕已是無需掩蓋的事實。有外媒稱,美國成為北約所面臨的最大不確定性來源。
“北約最大的出資方是最不確定的因素,這動搖了整個聯盟的穩定狀態。”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認為,70年來,一項基本原則將北約29個成員捆綁在一起,那就是信任。然而,自特朗普政府上臺以來,歐洲盟友認為大部分時間都沒見到這種團結精神。
趙柯指出,自特朗普政府上臺以來,美國對外政策取向發生了很大變化,讓北約內部原本存在的矛盾激化、顯性化。
“特朗普政府認為,美國與歐洲盟友承擔的責任必須是平衡的。美國不再愿意為了別國利益而過分投入本國資源。在防務、經貿等問題上,美國對歐洲不像過去那么‘慷慨’。例如,2014年的北約峰會曾通過一項決議,即2024年之前所有成員國將把防務開支上調至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而特朗普政府上臺之后,要求歐洲立即行動,而不是拖到2024年甚至更晚。對于歐洲而言,這種強制的方式很難接受。之前被掩蓋的矛盾,現在被拿上臺面,這使盟友之間的分歧更為明顯。”趙柯說。
此外,自1991年華約解散以來,定位問題長期困擾北約。如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刊文所言,北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焦慮氣氛中成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阻止蘇聯向歐洲擴張。而隨著蘇聯解體以及華約解散,北約失去了存在的明顯目的。
“美國希望把北約的防御范圍擴大,例如將網絡攻擊等虛擬世界的安全挑戰也納入北約的安全框架,同時突破地理限制,讓北約擔負起亞太地區安全挑戰的應對。但歐洲并不認同將北約防務目標全球化,它們認為北約仍是一個區域性的安全組織,應主要解決歐洲的安全問題。”趙柯說。
“彈性似乎遠不如從前”
在此次峰會中,北約的未來是討論最多的話題之一。盟友之間的“叫板”、日益顯現的分歧讓許多人擔憂,北約還能挺多久?
德國通訊社稱,德國聯邦議院左翼黨團近日發起請愿,稱“北約70年就夠了”,要求德國退出北約組織。德國新聞電視臺認為,跨大西洋的鴻溝越來越大,從長遠看,歐洲需要考慮獨立的安全外交政策。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北約依然存在吸引力。今年2月,北約29個成員國代表在布魯塞爾總部簽署北馬其頓加入該組織的協議。這意味著,在程序全部批準后,北約成員國將增至30個。彭博社引述專家觀點稱,不要夸大北約內部的緊張關系,各成員國的地域和安全優先等級都不同,在這樣的組織內,分歧并不是新生事物。
“分歧不等于分裂。”趙柯認為,雖然北約內部彌漫著緊張情緒,但目前看來,成員國對這一組織的戰略共識尚未動搖。各國都認為北約仍然是維護歐洲安全的基石,并贊同在北約這一集體安全機制的框架下維護歐洲安全。
“雖然歐洲經常提到戰略自主,但這并不意味著歐洲想要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其根本目的在于通過加強自身軍事能力建設,使歐美在防務合作領域的能力、權利、責任更加對等和平衡,促使美國更加平等地對待歐洲、履行承諾,從而進一步鞏固美歐同盟關系。”趙柯指出,近10年來,歐洲對自己、對世界的認識都發生了很大改變。尤其是在歐債危機、克里米亞危機、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之后,歐洲認識到自身的脆弱性,因此不會輕易放棄與美國的同盟關系。
德國總理默克爾日前在德國聯邦議院發表講話時表示,應該通過補充北約來發展歐盟防務結構,而不是想著取代它。保留北約符合歐洲的根本利益,甚至比冷戰時期更符合。目前,歐洲無法獨自保衛自己,因此依然依賴這個跨大西洋聯盟。
“北約遠非脆弱,但其彈性似乎遠不如從前。”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所言,彌合分歧是北約當下最需努力的事。
嚴 瑜
編輯:李澤杰
關鍵詞:北約 歐洲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