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南康激發貧困戶脫貧增收內生動力
本報贛州訊 (記者梁健 通訊員劉家喜)“現在政策這么好,我們更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勤勞致富。”“有了在扶貧車間學到的技術,我們致富有信心、更有干勁!”日前,在贛州市南康區東山街道東山社區召開的貧困戶感恩教育座談會上,幾名貧困戶道出了大家的心聲。近年來,南康區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通過典型引領、“五扶”(扶貧、扶志、扶德、扶智、扶勤)培訓等舉措,引導鼓勵貧困戶擯棄“等靠要”思想,激發其脫貧內生動力,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該區創新舉措,激發內生動力,促進扶貧與扶志、扶德、扶智、扶勤相結合,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引導他們依靠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助推高質量脫貧。依托家具產業集群優勢,強化“家具產業+就業、分類培訓+就業”,通過政府購買培訓服務等形式,對有就業意愿的貧困勞動力免費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參加就業培訓取得培訓合格證或職業資格證的貧困勞動力學員,可享受一定的培訓生活補貼和求職補貼,引導貧困群眾轉變就業觀念,掌握一技之長。同時,在家具重點鄉鎮和家具產業園區搭建產業扶貧平臺,采取崗位補貼等對其進行獎補,鼓勵企業打造扶貧車間,幫助貧困戶就業增收。此外,鼓勵和引導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就業,對在外實現穩定就業的貧困勞動力,按區內務工每人每年1000元、區外務工每人每年1500元的標準給予交通補貼,激發他們通過就業實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截至目前,全區打造了48家扶貧車間,幫扶390名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累計落實交通補貼資金1.12億元。
為助推可持續增收、高質量脫貧,該區從轉變貧困群眾思想觀念入手,培養貧困群眾自信心和脫貧能力。持續開展扶志教育活動,創辦脫貧攻堅“農民夜校”等,通過選樹和宣傳一批脫貧先進典型,引導貧困群眾增強自立自強意識,通過到鄉村公益性崗位就業等方式增收。同時,圍繞鄉風文明、家風家訓等內容,開展以“扶貧、扶志、扶德、扶智、扶勤”為主題的贛南新婦女運動,已覆蓋257個有扶貧任務的村,受益婦女5.8萬人;采取龍頭企業帶動、開發扶貧專崗、鼓勵自主發展產業等形式,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截至目前,該區有4.08萬名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收入持續穩定。
關鍵詞:南康激發貧困戶脫貧增收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