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趙國成:攜手漢語 筑夢未來
攜手漢語 筑夢未來
——對話孔子學院總部副總干事趙國成
光明日報記者 羅旭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對中國語言、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遍布全球的孔子學院極大地滿足了各國民眾學習漢語和了解中國的需求。日前,本報記者專訪了孔子學院總部副總干事趙國成,為讀者解讀全球“漢語熱”現象。
記者:有人說,“漢語橋”中文比賽是漢語“奧林匹克”。您認為“漢語橋”到底是一座什么樣的“橋”?
趙國成:解答這個問題,我們要追溯到2002年。正是在那一年,開始設立并實施了“漢語橋”品牌項目,至今已形成一個體系,包括“漢語橋”系列中文比賽、“漢語橋”訪華團組、“漢語橋”基金、“漢語橋”俱樂部等內容。其中,“漢語橋”系列中文比賽包括“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和“漢語橋”全球外國人漢語大會,至今已累計吸引了全球150多個國家140余萬人次參與。可以說,“漢語橋”項目是中外語言文化交流領域的特色品牌,是一座充滿中華獨特魅力的文化之橋、友誼之橋和心靈之橋。
記者:漢語朋友圈的不斷擴大,對中國文化“走出去”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
趙國成: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古埃及象形文字、兩河流域楔形文字等古老文字早已不再使用,唯有漢字沿用至今。歷久彌新的漢字,凝聚著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和輝煌文明。
千百年來,中國文化未因時代變遷而黯淡,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和力量。孔子學院通過教授漢語,讓更多人認識中國,感知中國文化,了解中國的發展成就。截至目前,全球161個國家和地區成立了共計540所孔子學院和1152個孔子課堂,累計培養各國本土漢語教師近50萬人次,每年吸引各國近10萬名青少年參與“漢語橋”系列中文比賽。
記者:2019年,漢語正式成為俄羅斯高考科目之一。到2022年,愛爾蘭也將把漢語列入高考科目。這一新趨勢意味著什么?
趙國成:這充分表明,漢語教學已成為越來越多國家發展的必然需求。隨著中國近年來的飛速發展,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各國與中國交流的需求越來越大,中文現已成為世界最受歡迎的語言之一。
為了滿足不同民眾對中國文化的不同需求,孔子學院的教學內容也日漸豐富多彩。以英國為例,我們先后成立了商務孔子學院、中醫孔子學院,以及舞蹈和藝術孔子學院等。
在孔子學院的帶動和影響下,全球“漢語熱”不斷升溫,已有60多個國家將漢語納入國民教育體系,170多個國家開設漢語課程或漢語專業,450多所孔子學院開設的課程納入所在學校課程或學分體系。還有很多外國企業、政府部門將漢語水平考試成績作為員工招聘、考核、晉升的重要參考。
記者: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孔子學院將如何進一步提高漢語傳播的有效性?
趙國成:近年來,“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孔子學院發揮自身優勢,積極為當地中外企業培養本土員工、提供信息咨詢,為合作牽線搭橋。例如,泰國孔敬大學孔子學院創辦高鐵漢語培訓項目;烏克蘭孔子學院為當地航空公司培養會講漢語的本土員工;白俄羅斯孔子學院為入駐中白工業園區的中資企業輸送漢語人才。這些舉措都有效滿足了相關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對雙語人才的需求。
下一步,我們將更加重視幫助各國實現漢語教師隊伍的本土化、專業化和職業化,推動漢語教材和教學方式的本土化發展,使漢語教學更加接地氣、更加有活力。在有效開展各國漢語教學的同時,我們也會努力架起中外交流的民心之橋,為各國民眾打開一扇扇全面認識中國的窗戶,在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征程中攜手同行、命運與共。
《光明日報》( 2019年11月19日 07版)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漢語 孔子 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