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畢克官與瓷片的故事

2019年11月14日 14:36 | 作者:姚振寰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畢克官,第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研究員,著名漫畫家、收藏家,也是一位古瓷片的搜集者、愛好者、研究者。這是他在江西景德鎮古窯址考察。

畢克官,第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研究員,著名漫畫家、收藏家,也是一位古瓷片的搜集者、愛好者、研究者。這是他在江西景德鎮古窯址考察。

俗話說,是金子總會發光。沒錯!

可是我說,瓷片也會發光。您相信嗎?

不瞞您說,瓷片不僅會發光,而且光彩奪目,光可鑒人。今天,我就給您講講一位政協委員和他的瓷片的故事。

與瓷片結下不解緣

說起畢克官與瓷片結緣,出于偶然,卻也必然。20世紀80年代初,畢克官因病在家休息。由于喜歡運動,在家休息也坐不住,清晨的戶外散步,成為休養生活的必修課。他說:“新鮮空氣對我來說,比任何藥品都重要。”

一天早晨,畢克官走到一個建筑工地,看到渣土中露出幾片被雨水沖刷過的亮晶晶的青花瓷片,于是他就撿了起來,瓷片上的圖案頗為美觀,栩栩如生,他愛不釋手,帶回家后受到家人的稱贊。

“你有興趣,何不天天都去看看撿撿呢?這也是一種活動呀。”畢克官的夫人也是搞美術的,她的一句話,啟發了畢克官。

從此,附近的建筑工地、管道施工地、新住宅區都成為畢克官的常到之地。

改革開放后,北京大搞基本建設,在附近的工地里,碎瓷片到處都是。可工地不是什么人都能隨便進去的。一天,畢克官在一個工地邊上撿瓷片,一位工人師傅問他:“你撿那玩意兒有什么用?”

“我是畫畫的,這上面都是古代圖案,可以做參考。”畢克官的解釋,得到工人們的理解。他們慢慢圍攏過來,觀賞著畢克官撿到的瓷片,“大明成化”的,“大清康熙”的,大家議論紛紛。還有人告訴畢克官,早兩天挖出過幾塊大塊的,也挺好看,不過運走了;一些人表示,以后再發現了,給您留著。果然,幾天后畢克官再來這個工地時,發現在新挖的溝旁躺了幾個完整的碗底,他心里明白,這是工人師傅有意給他留的。一來二去,他和工人們混熟了,工人們也開始幫助他收集瓷片。有一回,建國門附近工地上的一位工人師傅給畢克官攢了300多塊瓷片,存在宿舍里,等畢克官來了,親手交給他……

畢克官可不是單單為了撿瓷片,無論在哪里發現了有價值的瓷片,他就千方百計地查找史料,了解當地歷史上的情況。這個地方古代叫什么,什么人住過……在燈市口婦聯宿舍工地上,他撿到一批相當精美的宋、元、明幾代的瓷片。畢克官心想,這里怎么會集中了幾個朝代的瓷片呢?回家一查資料,原來這里是明代嚴嵩、嚴世藩父子的府第。

就這樣,畢克官撿瓷片的興趣越來越濃。他有一個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記載著各處撿瓷片的經歷。逐漸地,撿瓷片的范圍擴展到全國,北起黑龍江,南到海南省,走到哪里就撿到哪里。

為民窯瓷器正名

隨著收集的瓷片越來越多,瓷器發展的脈絡逐步展現在畢克官眼前,他敏銳地感覺到,這不是一堆堆碎瓷片,而是上千年的瓷器發展史;這不是瓷器上幾筆隨意畫下的人物、花鳥,而是一部完整的中華瓷繪史;這些瓷片,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真實寫照。

畢克官的想法,得到當時很多大家的認可。著名國畫家程十發先生知道畢克官收藏了許多瓷片時,建議他選編一本有關魚類的畫冊,他說他非常喜歡瓷片上魚的圖案。黃苗子先生建議畢克官把瓷片上好的人物、風景整理、放大,當成一幅幅古代畫作,結集出版。

受到這些前輩和同行的鼓舞,畢克官決定對瓷片展開系統研究。他開始收集歷朝歷代對瓷器研究的書籍,然而遺憾的是,歷代史籍所關注的大都是官窯瓷器,而畢克官所關注的多為古代民窯瓷器。古代史籍對民窯瓷器基本不提,即使偶有涉及也多是貶低用語,如粗俗、低劣等。宋代史籍對在后世產生重要影響的宋代磁州窯只字未提,只是到了清代才有所見。

史籍記載與畢克官親眼所見的民窯產品大相徑庭。他從審美的角度發現,中國古代民窯瓷器具有一種別樣的美,是粗獷、率真與質樸的集合。面對中國古代民窯瓷器這樣一個美好的天地,不僅少有人去研究、發掘,反而還要諷刺貶低,畢克官感到很不公平,他要寫文章為民窯瓷器正名。

畢克官是著名的漫畫家,但是對瓷器考古卻是個門外漢,他首先要做的是補課。但前人提供的文字資料畢竟太少了,民窯瓷器所反映出的許多現象和問題,都是現有材料無法解釋的。這就迫使畢克官去找尋新的切入點,自己來回答。

他發現,陶瓷考古界與工藝美術界對陶瓷研究的目光都集中在陶瓷本身。但大量的資料證明,瓷器所反映的絕不僅僅是瓷器本身的魅力,而是與中國古代繪畫、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

“我搞瓷片研究,關注的是民間瓷器上的圖像與文人繪畫上的圖像在來源上的互動關系,民間瓷繪圖像在生產與創作過程中的形變問題。”畢克官說道。他發現中國最早的寫意畫不是紙絹繪畫,而是出現在民窯瓷器上的繪畫。他收藏的大量唐代官窯和宋代磁州窯的瓷片最能說明問題。

另外,畢克官還在民窯瓷器上發現了中國古代抽象繪畫,并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早在明代我國就已經出現了抽象繪畫。這些民間藝人創作的作品,令人感到中國古代民間藝術的天地是如此之廣闊,用“天馬行空、無拘無束”來形容是最恰當不過的。畢克官解釋道:民窯瓷器需要大批量生產,甚至一天就要繪制幾百個,這就導致了民間藝人們在繪制過程中,通過摸索與實踐走出了一條從繁到簡的道路。簡略并不意味著粗制濫造或偷工減料。民窯瓷器要生存要競爭,簡化的前提是要保證瓷繪藝術的美。

通過縱向對比與橫向聯系,畢克官逐漸形成了這樣一個觀點:民窯瓷繪藝術走的是不同于官窯的藝術道路。官窯瓷器是給皇帝用的,它要求精益求精,顯示出皇家氣派,體現的是工筆畫藝術風格。民窯瓷器是給老百姓用的,產量大,為節約成本和節省工時不能畫得過于精細,所以只有走寫意的道路。民窯瓷繪畫藝術,融合了多少代人的智慧,是經過千錘百煉而形成的高度藝術概括。它與官窯瓷繪走的是兩條截然不同的藝術道路,以畫風而言必須用不同的審美標準予以重新審視。

瓷片講述中國故事

經過長時間的搜集、思考、研究,畢克官關于中國民窯瓷器的專著——《中國民窯瓷繪藝術》《民窯青花》《古瓷片》《古瓷探妙》先后面世了。這整整用去了畢克官十幾年的時間。

隨著這些專著的出版,國內掀起了一股“瓷片熱”。美術界、陶瓷界、學術界、收藏界紛紛跟進,類似文章、講座、沙龍層出不窮。許多人對古瓷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為例,以往古瓷片只是鳳毛麟角,而這些年幾乎有一半以上的瓷器攤上開始出售古瓷片。有朋友開玩笑地說:“畢克官,都是被你那幾本書鬧的。”

實際上,畢克官的著作和研究不僅搜集、整理了歷代瓷繪上的藝術作品,更可貴的是,它具有填補美術史空白的意義。

意大利藝術家甘柏泰先生曾在中國工作,他經常出入各類文物市場,也收集了中國明清兩代的一些大小瓷器。他說:“大多數中國人和外國人只注重漂亮的瓷瓶或者官窯器,希望有朝一日倒手賺一筆。而在我的視野中唯一注意收集這些小件瓷器并且認真研究它們藝術價值的人,是畢克官。他寫的《中國民窯瓷繪藝術》把我帶入了另外一個未知世界,使我發現了中國明清瓷器畫上的印象派和抽象派藝術之花。”

不管怎樣,這些曾經被視為垃圾和渣土的古瓷片從此得到了人們的重視。它們不論是靜靜地躺在泥土里,還是出現在各類博物館的展柜上,甚至裝飾在姑娘們的項鏈中,都在向我們訴說著中華文明燦爛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本文由全國政協辦公廳老干部局提供)


編輯:楊嵐

關鍵詞:畢克 瓷片 瓷器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观看 | 亚洲96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专区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视频 | 亚洲男女精品天堂 | 精品免费久久久国产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