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 協商

守住鄉情 留住記憶 煥發新顏

———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與民建中央“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聯合調研組赴浙江調研紀實

2019年10月31日 15:33 | 作者:蘇曼 陳穎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編者按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任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先后出臺《關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指導意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進一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水平。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戰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事關農村社會文明和諧。去年,全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啟動,各地積極推進農村垃圾治理、污水處理、“廁所革命”、村莊清潔等行動,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村發展新格局初步構建。

10月14日,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結束不久,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與民建中央“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聯合調研組便踏上了赴浙江的調研行程。調研組一行走村入戶、深入了解到了浙江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的許多典型經驗和鮮活案例,學習浙江經驗的同時,也積極為全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出謀劃策。赴浙江調研既是委員們取經之行,也是探索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問路之旅。

帶著使命去調研

“這是中央政協工作會議召開后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的第一個調研,我們要在調研中認真落實會議精神和要求,把廣泛凝聚共識、強化委員責任擔當貫穿調研全過程。”調研組在溫州會合的第一天,組長馬中平就向全體成員提出了要求。短短5天時間,調研組深入4市7縣15個自然村,既調研農村公共場所、又深入農戶家里,既看面又看點,既聽工作人員介紹、又與村民深入交流。為了節省時間,委員們白天調研,連續4個晚上召開內部研討分析會討論收獲和思路。整個行程緊張又辛苦,但大家都表示很充實。“一定按照總書記的指示要求,把黨和國家的事業放在心上,把委員的責任扛在肩上!”張興贏、張云勇兩位年輕委員道出了所有人的心聲。

“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重點工作部署,按照全國政協領導要求,確定的本屆內每年重點跟蹤推動的課題。在去年調研的基礎上,今年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與民建中央開展聯合調研,與民主黨派中央、有關界別的委員、專家一起察實情、找問題、想辦法,調研力量更強了。

“這是我前段時間在陜西調研農村人居環境形成的報告,大家可以參考一下。”“這是我們民建的同志在湖南調研的成果,供大家參考。”“這是我來之前搜集的相關資料,待會兒大家可以傳閱一下。”“去年我也參加過關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調研,有一些想法,我提前整理了一下……”為了這次調研,調研組組長馬中平、吳曉青分別帶隊開展了預調研,其他成員也積極搜集、整理相關資料,第一天晚上的調研組內部分析會上,大家就迫不及待地交換資料和信息,定方向、劃重點,為調研做好了充分的預熱和準備。

臨時黨支部會議,對黨員委員提出了要求,進一步凝聚了黨員委員的思想共識,提升了戰斗力;兩場基層群眾座談會,使調研組成員聽到了基層干部群眾的呼聲;4場調研組內部座談會,委員、專家們的思路及時交流、想法充分碰撞;與省政府相關部門座談會,又從全省角度了解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總體狀況。調研期間前后召開了8場座談會,每一場都收獲滿滿。這次調研充分體現了中央政協工作會議之后,政協委員履職新風采。

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

10月的浙江酷熱退去,秋高氣爽,正值桂花盛開。走在清新的鄉間小道上,一路金桂飄香。

調研的第一站來到了溫州市永嘉縣巖坦鎮嶼北村,蒼翠的古樹、肅穆的祠堂、緩流的溪水,湖中央兩只黑天鵝悠閑地梳理著羽毛,時間仿佛在這里慢了下來……據村黨支部書記汪世昂介紹,嶼北村始建于唐代,迄今已有千余年歷史,當年部分老屋出現坍塌,村民改善住房的愿望非常強烈。2013年,永嘉縣政府提出“整村置換”模式。可要在新村置換新房,就得放棄祖屋產權,要讓“戀舊”的村民全都同意談何容易?“為了推進項目,我們當初可是費了不少勁啊。”回憶起當初帶著村“兩委”挨家挨戶做工作的場景,汪書記仍很感慨:“簽約過程中開了不下百次的協調會,主要還是突出黨建引領,由黨員干部帶頭簽字、走訪、宣傳,群眾住上寬敞明亮的新房,新舊對比,很有獲得感,真正體會到這是為農民辦好事,對村‘兩委’工作更加支持、也都滿意。”

在天臺縣赤城街道塔后村,歷史的厚重感又轉變成了惹人憐愛的小清新。水塘河流籠罩在夕陽余暉下,一座座青瓦白墻的民居整齊地排列著,道路兩旁成片的格桑花傲然盛開,田頭地角洋溢著色彩斑斕的美。在這里,親近大自然的民宿應運而生。“我們這里的環境建設都是圍繞打造民宿展開的,水泥路白改黑,圍繞河道建排污系統,建立保潔員隊伍……”村黨支部書記陳孝形一一向調研組介紹。據了解,陳書記在外地經營著連鎖酒店,為了幫助村民進一步改善居住環境,經驗豐富的他因地制宜,帶頭在村里辦起了民宿,如今這里已經成為附近居民休閑生態旅游的好去處。塔后村的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青年回鄉參與村莊建設。“村民富起來了,改善環境的意愿也越來越強,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談到村里這幾年的變化,陳書記很欣慰。

到了杭州市富陽區東梓關村,村中央的長塘中倒映著白屋、綠樹、紅花,一個“水下森林”生動地呈現在調研組眼前。行走在富春江岸,或遙望青山,或蒞于江邊,讓人真正感受到南朝文人吳均《與朱元思書》中“風煙俱凈,天山共色”“水皆縹碧,千丈見底”的意境。“要有這樣清澈的水質才能有這樣的景觀!”張洪春委員發出感嘆。“美麗鄉村是浙江的一張‘金名片’,治好水才能展現出咱們江南水鄉的美景。”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劉嬪珺說。2013年開始,浙江省委作出了“五水共治”的重大戰略部署,在農村,通過抓住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這個突破口,讓廣大農村水變干凈、塘歸清澈,重塑江南水鄉韻味。“我們的目的是順應人民群眾從‘求生存’到‘求生態’、從‘盼致富’到‘盼環保’的訴求。”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虞選凌補充道。對于浙江引領美麗鄉村建設從“整潔美”邁向“生態美”的舉措,調研組紛紛點贊:“浙江農村真天堂,發展靠的是共產黨!”

農村垃圾分類看浙江

在杭州市富陽區場口鎮東梓關村幼兒園門口,調研組正巧遇上一群開展垃圾分類教育的幼兒園小朋友,“垃圾分類、人人有責!”孩子們稚嫩的童音喊出了未來的希望,“垃圾分類就是要從娃娃抓起!”徐海斌委員忍不住對帶隊的老師豎起了大拇指。在諸暨市楓橋鎮三江村的便民中心,“可回收垃圾積分兌換站”“垃圾分類智力闖關游戲”“廢品回收創意作品墻”……一一展現在大家面前。據村干部介紹,為了引導村民養成生活垃圾分類的習慣,村里便利用原來的便民服務中心,打造了一個全新的垃圾分類宣教中心,讓參與者在互動體驗中深化理解垃圾分類。對此,喬曉玲委員很有感觸:“把垃圾分類寓教于樂,做成游戲教育小孩。這方面值得學習。”

大家都說,城市垃圾分類看上海,農村垃圾分類看浙江。浙江整整用了16年時間,逐步建立起了覆蓋全域、運作規范、處理高效、保障有力的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處理體系,成功推動農民群眾由“垃圾掃出門”轉變為“垃圾扔進桶”。2014年開始,啟動實施“垃圾革命”的升級版——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進一步推動農民群眾由“垃圾扔進桶”轉變為“垃圾分好類”。目前,浙江全省已有73%的行政村實施了生活垃圾分類處理。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好了,關鍵在于怎么保持下去?如何建立可持續發展模式?”陳百靈委員考慮得比較長遠。來自江西財經大學環境與貿易研究中心的李秀香主任認為,要建立農村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模式,就必須充分考慮處理好幾個關系:一是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二是上級支持與激發村民自治積極性的關系;三是城鄉一體化協調的關系;四是農村人才回歸與城市用工難的關系;五是短期發展與長期發展的關系;六是鄉村振興中公與私的關系等等。

對于浙江人居環境整治成果,吳曉青常委贊不絕口:“浙江農村人居環境已經走上了一條從整治到美麗的良性循環的道路。但是從全國來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還有一些問題應該引起注意,要妥善處理鄉村建設中同質化的問題。”

因著鄉情而留下的鄉賢

在浙江的農村,有一個特殊的人群,他們經濟條件殷實,有文化、有能力、有技術,帶著自己的資金和技術回到家鄉,投資建房、帶動生產,卻不求回報,他們就是鄉賢。

“并不是為了掙錢!主要還是情懷。”“留下來還不都是因為情懷!”“吃力不討好也要留下來,為家鄉做貢獻的情懷支撐著我們啊。”“情懷”,是鄉賢們提得最多的詞。

紹興市柯橋區漓渚鎮棠棣村是一個因花聞名、因花致富的小山村。在這里,調研組背對著青山、面朝著綠水,在寬敞整潔的院壩里與基層干部群眾圍坐一圈,召開了生動熱烈的院壩座談會。“鄉賢投資的資金占多少比例?”作為企業經營者,何一心委員對鄉賢投資的情況比較關心。柯橋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洪江進行了解答:“鄉賢的資金主要是投資項目,公共設施的資金還是要依靠政府投入。”對于“危舊房怎么處理、群眾不同意怎么辦”的問題,中義村支部書記章偉江指出了黨員干部帶頭的重要性:“村里有危房、舊房要拆就是由黨員、村干部帶頭,今年我們村拆了33家、4000多個平方米,其中20多家都是黨員的,一定要黨員帶頭,其他的就很好做工作。”座談會上,退休教師何兆坤組織的“和老師”調解團,蘭花大戶童水標帶領的蘭花種植團隊都給調研組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鄉賢的帶領下,棠棣人以勵志文化、鄉賢文化、蘭文化精神為原動力,大力發展以蘭花為特色、綠化苗木為主的花卉產業,棠棣村成為柯橋區最具特色的花卉專業村,并成功入選首屆“浙江最美村莊”。對于當地的鄉賢文化,棠棣村支部書記劉建明很自豪:“因為我生在這兒,所以我就要帶著責任去干、帶著情懷去干、帶著貢獻去干!”

對于鄉賢這個特殊群體,王權委員很有感觸:“他們有幾個特點,一是自強不息,東部地區主動致富的精神很強;二是無私奉獻,各村書記基本都是義務勞動,待遇與收入不成比例,思想認識很高;三是團結協作,政府、基層組織和老百姓各方共建、共管、共享。”但對于如何引進人才、留住人才,來自合肥工業大學的汪家權教授仍有疑問:“鄉賢們都是自發地、義務地留下來建設家鄉,這樣的人才可以留多少、又可以留多久呢?”

浙江非常重視鄉村人才問題,專門組織開展了“青年回鄉創業”課題研究,形成《青年回鄉創業調查和若干工作推進建議》,2018年浙江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加快完善培育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政策體系的實施意見》,擬培育具有一定經營規模、集約化程度較高、示范帶動作用較強的生產經營組織和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據了解,下一步,浙江將加快形成《關于實施“兩進兩回”行動的意見》,進一步推動科技進鄉村、資金進鄉村、青年回農村、鄉賢回農村,激發鄉村活力。

辦得怎么樣?群眾說了算

在杭州市富陽區場口鎮東梓關村的廁所標識牌下,一個小小的二維碼引起了調研組的注意。村干部介紹,這是浙江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實事項目之一,只需要對著廁所標識牌下的二維碼掃一掃,就可以進入項目相應頁面,并根據實際需求和真實體驗進行評價或留言,客觀反映有關問題、不足和意見建議。省政府將匯總整理評價留言情況,供各級政府和省級職能部門參考,并相應采取調查、抽查、核查等方式,確保全省民生實事高質量推進。“這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最直觀體現!”青覺委員忍不住贊嘆。

實地走訪溫州市大若巖鎮大元下村時,調研組隨機走進了一戶村民家中。一位老奶奶正坐在門口,一邊曬著太陽、一邊吃著午飯,悠閑的樣子讓大家都樂了,“老人家多大年紀啦?”孫承業委員跟老奶奶聊起來。“我九十啦!”老奶奶很開心。兒子兒媳正在院里晾曬當地傳統素面,也和委員們攀談起來:“咱們村環境好,長壽的老人特別多。”

大若巖鎮副鎮長呂克騰接著向調研組介紹:“大元下村整個村就是個天然氧吧,因此也是一個長壽之村,村里90歲以上老人就有17個。”為了保護好村里的綠水青山,近幾年來,大元下村先后投入1400余萬元,開展了溪流治理、生態氧吧建設、村容改造等一系列環境整治工作,現在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生態村、宜居村,還被評為省級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

在臺州市仙居縣橫溪鎮下街村(金村自然村),調研組走進了一戶村民家里,一位抱著小孩的婦女高興地迎上來介紹說,自己是外地人,因為這里環境好,才愿意嫁過來的。

金村原來是遠近聞名的“光棍村”,受自然條件限制,先天耕地不足,全村青壯年勞動力基本外出打工,村內房屋破舊。隨著浙江省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的深入實施,易地搬遷、美麗宜居示范村建設等一系列人居環境改造工程陸續進駐金村。2018年,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此部署了全國第一批地質文化村建設試點項目。經過幾年的建設改造,金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村子漂亮了、水干凈了、環境也好了,我很震撼。”對于金村的變化,來自中國地質調查局的李朋德常委很感慨,同時,他也在思考怎么把提升村民的科學素養納入到鄉村振興規劃體系之中。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效果怎么樣,歸根結底還得群眾說了算。浙江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姚少平說,“千萬工程”被農民群眾譽為繼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黨和政府為農民辦的最受歡迎、最為受益的一件實事。

行走在綠水青山之中,調研組更深刻地認識到“兩山”理論內涵豐富、高屋建瓴。委員們堅持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情懷,在調研中總結經驗,凝聚共識,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出建議,更好地實現了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調研 農村 環境 村人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有码视频一伊香蕉久久 | 在线看欧美十八禁网站 |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三区 |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天堂mv亚洲mv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