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生態中國>生態產業>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

靈川:發展生態農業 呵護綠水青山

2019年10月30日 16:08 | 來源:廣西日報
分享到: 

本報靈川訊 (記者/巫美橋紅 實習生/蘇鑫亮 通訊員/黃中琪)“今年第一批黑斑蛙將在這個月底開始出售,預計集體經濟收入可達四五萬元。”10月25日,靈川縣公平鄉田心村黨支部書記陸天佑正在“稻蛙鰍”立體農業示范基地查看黑斑蛙生長情況。

去年,田心村建成5畝“稻田立體種養”示范點,通過“稻蛙鰍”種養模式帶動農戶和貧困戶入股獲得分紅。該縣2018年在稻田養殖青蛙和泥鰍成功后,今年將公平鄉“稻蛙鰍”立體農業示范基地規模擴大至32畝。該基地利用稻田套養青蛙和泥鰍,形成“稻蛙鰍”共生互補的新型生態農業種養模式。據了解,該基地共有43個新老蛙池,每個池子投苗約11萬尾,養殖黑斑蛙和臺灣泥鰍,養殖周期4-5個月,每畝可產蛙2500公斤、優質紅米250公斤、泥鰍500公斤,產值可達5萬至6萬元,村集體占有20%的股份,預計可實現收益4.8萬元。

今年年初,靈川縣蘭田瑤族鄉也引進特色生態立體農業“稻蛙鰍”項目。該項目第一期預計開展“稻蛙鰍”立體生態循環種養10畝,投入資金40余萬元,種植優質紅米稻,養殖虎紋蛙和泥鰍。預計第一期循環種養產值可達50萬至60萬元,可獲利10萬至15萬元。

發展“稻蛙鰍”產業項目是靈川縣發展生態農業,實現青獅潭庫區周邊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靈川縣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產業布局,引導庫區周邊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實現青獅潭水庫周邊生態綠色發展的目標,走出一條生態發展的路子。利用山林資源發展林下草珊瑚,以“黨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建立村民長效增收機制;發展水庫水體資源生態養魚業,專門出臺青獅潭水庫生態養魚系列實施方案,通過抓好生態魚養殖、生態魚產品開發,規范捕撈行為,形成了“以庫養魚、以魚增收、以魚凈水”的良性循環;借助庫區生態環境發展鄉村旅游,打造獨具特色的賞花、騎行、徒步等鄉村旅游體驗項目。同時,積極引進和培育竹鼠標準化養殖、珍稀黑皮雞樅菌種植、“稻蛙鰍”生態養殖等一批具有庫區優勢特色產業項目,有效提振黨員群眾產業轉型的信心。

守護綠水青山,打造金山銀山。如今,青獅潭庫區正加速形成“林下種草珊瑚、稻蛙鰍立體養殖、庫區生態養魚、湖濱賞景鄉村游”的立體化產業格局,為當地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少妇专区 |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影院 |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国产 | 日本精品高清一二区一本到 | 亚洲福利欧美午夜福利 | 日韩高清一区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