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產業扶貧,重在產業鏈
到基層調研,正趕上當地向貧困戶推廣刺梨種植。很多貧困戶之前并未種過刺梨,但也紛紛響應。群眾的積極性為何如此高漲?一位群眾直言,鎮上建起了刺梨加工廠,還有蔬果產業園,種了不愁賣。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另一種情形。在一些農村,農產品種植的產業不少,幫扶干部盡心盡力引項目,希望群眾能一起做大產業。算細賬、講效益,從理論上看,這是“雙贏”的發展機會,可是就算村干部說破了嘴,群眾還是不買賬。原來,群眾心里還有另一本賬,“種不難,換不來錢咋辦?”
產業脫貧,有的是“種了不愁賣”,有的則擔心“換不來錢”,這種對比不由得讓人深思。同樣是產業,為何有的群眾相信干部、敢上敢干,有的就猶豫踟躕、顧慮重重?細細分析不難發現,積極性高的地方,不只是鼓勵群眾種植,而且有配套產業支撐,讓群眾摸得清市場、看得見希望。可以說,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各地把產業扶貧作為重中之重,關鍵還在于產業能否釋放出帶動效應,讓產業發展靠得住,進而讓群眾信得過。
投身農業產業,群眾存有一些顧慮不難理解。農業生產投入高、周期長、風險大,一個產業培育起來要花幾年時間,但是受制于市場行情、自然天氣等因素,如若出現銷售問題,損失也會不小。這些年,類似的問題并不罕見,如一些剛發展起來的扶貧產業,轉年就因價格不高讓群眾受損;又如一些群眾生產的農產品,銷路不是靠市場,而是靠干部的個人努力。從這個角度看,發展產業十分必要,但能不能有完善的產業鏈條、市場體系,影響著脫貧致富的可持續性。扶貧產業鏈,既是產業扶貧得以長遠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產業扶貧贏得群眾認可的關鍵所在。
形成穩固的扶貧產業鏈,需要放眼長遠、提前謀劃。在選擇和發展扶貧產業時,要做到未雨綢繆,著力規劃和培育好相關配套產業。不能“走一步看一步”,僅僅局限于完成扶貧任務、短期獲益;也不能好高騖遠,最后設定的目標實現不了。產業扶貧是個系統工程,如今資金、技術等因素不再是群眾發展產業的最大障礙,急需的是在產業鏈上破題,尤其要解決生產環節之后的加工、銷售等問題。只有因地制宜、實事求是,通過科學規劃、精心培育,不斷完善扶貧產業鏈條,才能真正讓群眾脫貧致富。
形成穩固的扶貧產業鏈,需要堅持市場思維。扶貧產業有其特殊性,但仍須遵循市場規律,避免拔苗助長。各地政府不僅要重視布局扶貧產業資源,更要統籌協調區域內的扶貧產業布局,注重產業鏈的延伸和完善。例如,一些地方引入農業龍頭企業,借助市場主體的力量完善扶貧產業鏈條,取得了一些好經驗、好效果。探索更多元、更有效的發展模式,有賴于讓基層干部群眾大膽試、勇敢闖,激發首創精神與發展智慧。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绷暯娇倳浿赋?,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延伸扶貧產業鏈,就是產業扶貧健康發展、保障穩定脫貧、做到持久致富的“法”。更為重要的是,對貧困群眾而言,有了穩固的產業鏈,即便收益一時受影響,來年仍有盼頭,產業扶貧才能經得起時間檢驗,真正得民心、走得遠。
(作者為本報地方部記者)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產業 扶貧 群眾 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