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看點 看點
點石成金!探尋海口“明星村”邁向鄉村振興的“密碼”
中新網海口9月19日電 (尹海明 黃藝)整潔的村道兩旁,一座座小樓掩映在樹林里,路邊火山石上、樹干上“長”出的石斛,吸引人們好奇的目光。村口廣闊田洋濕地旁的老榕樹下,阿公阿婆邊聊天邊打量著游人,推銷自家特色農產品。走進距離市區約20公里的海口市龍華區新坡鎮仁里村,一幅美麗鄉村的生活景象,讓人羨慕、向往。
七八年前,仁里村還是個比較貧困的村莊。這個有11個村小組、800多戶、3800多人的行政村,如何在短短幾年時間找到了邁向鄉村振興的“密碼”?
鄉村振興靠產業,產業發展要有特色。說起村莊的變化,仁里村委會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李洪峰,將產業發展掛在嘴邊。
“這里是火山地區,地下全是火山石,石頭上只有薄薄的一層黑土,以前種點水稻瓜菜,收入微薄。”李洪峰說。村里的數據顯示,2011年人均年收入低于2650元。
變化始于2013年,當地引進企業在村里試種石斛取得成功。石斛就種在村里遍地都是的火山石上。
據介紹,石斛是一種名貴中藥材,火山石為石斛營造絕佳生境,而且火山石富含硒、鍶、鎂等微量元素,也使海南火山石斛擁有別處難尋的獨特品質。仁里村村民的火山石院墻甚至道路兩旁的樹木,都種上了鮮嫩翠綠的石斛,乍一看與周邊花草樹木融為一體。
村民李家平二層小樓前一塊八分地旁,地上種著檳榔樹,檳榔樹上種石斛,檳榔樹下種鷓鴣茶,鷓鴣茶下養雞。67歲的李家平笑著對記者說,這樣“四位一體”的種養方式,一畝地一年可收入約2萬元。
“點石成金!”李洪峰說,以前無甚用處的林石地、丟荒地,如今有了大用場。石斛一次種植十多年收益,管理成本低,經濟效益高。村民自此找到了適合自身發展的第一個特色產業。
2016年,仁里村又迎來了徹底改變的契機。當年,仁里村被確定為海口市龍華區扶貧開發整村推進村。當地在仁里村先后投入數千萬元實施了減貧工程、美麗鄉村建設工程、產業興旺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公共服務設施工程等八大工程,夯實了長遠發展的基礎。
有了堅實的發展基礎,有了發展產業的機遇,村里人開始“回流”。“以前是外出打工到處跑,現在在家門口就能拿每月三四千元的工資,還方便照顧老人和小孩,比在外面打工強。”34歲的李壽目前在村里的石斛種植基地從事維修工作,該基地聘用了不少村民就業。
仁里村的石斛種植采用“企業+合作社+農民”的發展模式,目前,已建成4個種苗馴化基地,1000多畝石斛種植基地,培訓部分農戶成為“產業工人”。
“村民出租土地給企業種石斛有土地租金收入,在企業就業有工資收入,加入石斛種植合作社還有分紅收入,村里走出去的大學生也有選擇回村就業的。”李洪峰說。
村里的數據顯示,2017年村民實現農民人均收入10768元,2018年更是達到了15207元。2017年以來,仁里村先后獲得“全國美麗鄉村示范村”“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省脫貧致富電視夜校先進教學班”等一系列榮譽。目前,整村僅剩2戶貧困戶。
如今,仁里村主要的目標是實現更大的發展,李洪峰和村民們想到的還是特色產業。“村里有獨特的火山地貌、廣闊的濕地田洋風光、五百年的‘夫妻樹'、豐富的紅色革命記憶……”李洪峰說,仁里村近年來依托這些自然與文化“家底”,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吃“旅游飯”。
目前,仁里村成立了全民持股的企業,與外面的旅游公司合作完成了旅游產業開發的框架,打造2條一日游線路。每到節假日,每天有數百名游客到濕地看水草豐美,飛鳥翩躚;到仁臺農會遺址,緬懷革命烈士;沿火山石古漫道,看古村老宅,品羊山風情。
“我們正在加緊打造民宿、餐飲項目,希望打造成海口美蘭機場的鄉間‘候機樓’。”李洪峰說,仁里村距機場20公里左右,機場每年有兩千多萬的客流量,旅客在乏味的候機時間,完全可以來到仁里村,賞田園風光,享鄉間美食,感受淳樸的海南鄉土人情。
依托充滿前景的鄉村旅游業,仁里村正著手打造新的產業項目。在正在施工的2.3公里的百香果長廊,李洪峰向記者介紹了新的農旅融合發展項目——20多畝的百果園。這里將引種多種熱帶果樹,供游客觀光休閑,也作為試種場地,哪種果樹試種成功,就開始大面積推廣,打造新的增長點。村里還計劃引入海南高校資源,在村里發展品質優良的鷓鴣茶加工產業,讓游客的箱包里再添一味海南特產。
編輯:李澤杰
關鍵詞:仁里 石斛 里村 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