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圖說新聞 圖說新聞
云南怒江:新時代農民講習所成貧困群眾就業脫貧倍增器
培訓現場。
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職教中心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竹編工藝技能培訓班里,段玉才長滿老繭的手不停地擺弄著竹片,不一會兒,一個多彩的簸箕就展現眼前。
“以前只會編一些簸箕、竹簍。加顏色、加花式的竹編技術沒學過。希望通過此次培訓,把這些技術學回去,編出更好看、更實用的東西,賣個好價錢。”段玉才說。
竹編培訓班課堂上,顏色艷麗的小動物、簸箕、掛圖、手提包等各種竹制工藝品整齊擺放著。“這些都是學員們的杰作。”授課老師馬利群說,怒江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刺竹筆直、硬度高,很適合做家具,使用年限也比較長,貧困群眾可以利用豐富的竹資源,編織竹制品,實現脫貧致富。“政府提供了這么好的學習平臺,我們要好好學習。希望更多的貧困群眾掌握一技之長,有個穩定的收入來源,實現脫貧夢想。”段玉才說,他回去后要帶領村里的竹編愛好者,多編制一些具有怒江特色的竹制工藝品出售,讓大家都有好收入。
針對農村勞動力文化素質偏低、思想意識封閉保守,沒有一技之長等現狀,怒江州于2017年11月7日成立新時代農民講習所,集中開展志技雙扶,破解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不足難題。兩年來,怒江新時代農民講習所以有機構、有陣地、有講師、有計劃、有成效和有示范帶動作用為目標,建立了州、縣(市)、鄉(鎮)、村、組五級講習所。利用中國交通建設集團、三峽集團幫扶資金和怒江州民族中等專業學校培訓資源,與多部門協同舉辦了講習員、保安員、保潔員、建筑工、生態護林員、電商業務、廚師、電工、摩托車維修等培訓,讓貧困群眾有一技之長,實現“培訓一人,致富一戶,脫貧一家”的目的。福貢縣上帕鎮建檔立卡貧困戶鄧前迪2018年10月到州講習所進行為期15天的建筑專業學習,拿到合格證書后,到建筑工地務工,月收入達6000多元。現在,他帶著村里七八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做小工程,摘了貧困帽。
“以前沒有賺錢技能,生活就靠種包谷和養幾頭豬維持,一年四季也見不到幾個錢。”鄧前迪說,到農民講習所,學到的不僅是新的謀生技能,還有思想觀念的改變。他準備再多帶些鄉親到建筑工地務工多賺錢。
全面提升群眾文明素質,培育群眾致富技能是怒江脫貧攻堅的著力點。怒江州新時代農民講習所通過“課堂式大集中、互動式小分散”的形式,將“集中講習”和“流動講習”相結合,把講習陣地延伸到田間地頭、農家小院,用民族語言將黨的政策傳遞給貧困群眾,將技術技能、文明道德傳授到了偏遠貧困村寨,搭建起干部與群眾的“連心橋”。怒江州新時代農民講習所也先后榮獲“云南省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示范基地”“云南省2018年脫貧攻堅扶貧先進集體”“云南青年五四獎章”等稱號。
【編輯點評:集中開展志技雙扶,破解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不足難題。新時代農民講習所走出了新路子。】
關鍵詞:新時代農民講習所成貧困群眾就業脫貧倍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