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每年新發癌癥病例380萬 防癌控癌我們還能做什么?
每年新發癌癥病例約380萬,死亡人數約229萬,總體癌癥發病率平均每年上升3.9%左右,發病率及死亡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癌癥已成為我國四大慢性病之一,嚴重影響我國人民健康。
最新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將癌癥防治行動列入防控重大疾病板塊,列出遏制癌癥發生率快速增長勢頭、提高生存率的相關建議和舉措。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王綠化表示,腫瘤防治以往多是專業領域在重視,本次提出癌癥防治行動代表政府的重視,出臺了系統化頂層設計,明確了個人、家庭、社會、政府協同推進的實際行動,是我國進行癌癥防治的路線圖和施工圖。
關口前移 推動盡早防癌控癌
抗癌藥零關稅、醫保談判、加快新藥審批、加入基本藥物目錄……近年來,為了讓患者用得起抗癌藥物,國家有關部門打出“天價藥”降價組合拳,不斷加大對抗癌藥相關政策改革力度,保障癌癥患者的健康。
從影響健康因素的前端入手,推動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從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轉變是健康中國行動的一大亮點,癌癥防治行動同樣著眼于預防,努力使每個人都能夠了解癌癥防治必備的核心健康知識與技能,把“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落到實處。
《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指出,倡導積極預防癌癥,推進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降低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有序擴大癌癥篩查范圍。王綠化表示,這種轉變說明黨和政府已經開始重視全生命周期的腫瘤防控。
預防為主 齊促早篩早診早治
“密切關注癌癥危險信號”“普遍開展癌癥機會性篩查”……面對嚴峻的局勢,此次健康中國行動針對癌癥預防、早期篩查及早診早治等方面給出有關建議。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癌癥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三分之一的癌癥完全可以預防。吸煙、肥胖、缺少運動、不合理膳食習慣、酗酒、壓力、心理緊張等都是癌癥發生的危險因素。
“戒煙限酒、平衡膳食、適量運動、心情舒暢可以有效降低癌癥的發生率。”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綜合科副主任醫師邊志民說。要盡早關注癌癥預防,從小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觸煙草、酒精等致癌因素,降低癌癥的發生風險。
許多人覺得,癌癥在發病早期缺乏明顯的表征,導致發現患癌時已是中晚期,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期。事實上,目前的技術手段可以通過篩查早期發現大部分的常見癌癥,而三分之一的癌癥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得到根治。早診早治是提高癌癥生存率的關鍵。
如何提高早診早治率?健康中國行動提出倡議,個人應定期進行防癌體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副主任張凱表示,防癌體檢是在癌癥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針對常見癌癥進行的身體檢查,其目的是讓群眾知曉自身患癌風險,發現早期癌癥或癌前病變,進行早期干預。
“在我國主要發病癌癥包括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宮頸癌、前列腺癌等。前6種癌癥的發病率約占所有腫瘤的70%,死亡占比也接近80%。”張凱表示,50歲以上的人群是絕大多數惡性腫瘤的重點目標,應首先對這些主要發病癌癥進行定期篩查,提高早診早治率。
正視癌癥 規范治療提升效果
如今,談癌色變依然是現在普遍存在的現象。很多患者不敢承認自己是癌癥病人,去正規醫院進行規范治療,轉而尋求保健品、偏方等“歪門邪道”。
何為規范化治療?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癌癥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識要點》指出,規范化治療是長期臨床治療工作的科學總結,根據癌癥種類和疾病分期來決定綜合治療方案,是治愈癌癥的基本保障。《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提出,推廣應用常見癌癥診療規范。
臨床工作中經常可以遇到因前期治療不規范而導致病情發展為嚴重且復雜的病人。近期一位患子宮內膜癌的病人因術后病情惡化,到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治療,婦瘤外科主任醫師于愛軍發現,由于病人之前接受的手術操作不規范,導致治療難度相對較低的癌癥,演變成了治療困難、危及病人生命的重疾。
“10個月前她在外院做了全子宮切除手術,但醫生沒有在術中做快速冰凍切片進一步確診,術后病理切片發現子宮惡性腫瘤,也沒有給予相應的補救治療,這可能會導致術后十年生存率降低。”于愛軍說。
王綠化表示,應通過醫聯體、遠程會診、在線學習等手段提高基層衛生人才能力。借助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加強醫療行業監管。同時加強全民教育,提高對規范化治療的認識,建議患者不要輕信保健品、偏方或虛假廣告,以免貽誤治療時機。
編輯:劉暢
關鍵詞:癌癥 治療 健康 防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