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一個抑郁癥患者想說的話

2019年08月15日 10:12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記得當年,父母與朋友知道我患上抑郁癥時,他們驚訝的表情立刻烙在了我的腦海里,后來我總被那個場景刺痛。但這本不應該讓人意外,抑郁癥患者并非一個人數稀少的邊緣群體。中國約有5400萬抑郁癥患者,相當于平均100個人里至少有4個抑郁癥患者。患者人數眾多,面貌卻模糊不清,是因為這個群體將自己隱匿起來,據統計,我國心理疾病人群就醫率不足10%。缺乏專業治療的后果,就是中國抑郁癥患者有極高的自殺率。許多抑郁癥患者不愿接受治療,并非因為他們不痛苦,而是因為社會對抑郁癥缺乏理解,這使得他們寧愿逃避事實,直至墜入深淵。

憂郁與心情低落,本是人類再正常不過的情感,但只要給予足夠的時間與放松,人們總能從中走出來,這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對心情不佳者的告誡。但當憂郁逐漸拉長時間,變得黏稠,與其他難以名狀又沉重痛苦的情緒糾結在一起,緩慢地將一個人包裹時,他自己會感受到其中微妙但卻有如鴻溝般的區別。這時,無論是別人還是他的內心,都會提醒他:這只是一時的情緒,做點開心的事情,過一段時間就好了。只是隨著時間推移,抑郁會逐漸淹沒他,并將他拉入更深的泥潭里。抑郁癥與日常的憂郁有感受上的類似,并且難以有明顯的外傷暴露給他人看,這會讓人懷疑抑郁癥患者在無病呻吟,或是逃脫應負的責任,甚至患者也會開始質疑自己的感受,懷疑自己是性格軟弱或意志不堅強,加上抑郁癥本身就會抽干患者的行動力,許多患者都只能默默承受。

即使抑郁癥患者能夠鼓起勇氣,尋求醫藥與心理咨詢的幫助,也很容易陷入兩方面的困境。首先,我國的精神科醫療資源極其缺乏,并且分布不平衡,這導致許多患者無法及時得到醫療支持。據統計,目前精神科專業醫生僅有3萬人在崗,而根據專業人士評估,需要50萬位醫生才能滿足精神衛生服務的需求,而大部分的醫學院沒有精神衛生專業的設置,也無法及時補充其中的缺口。

即使得到了醫療救助,醫生為患者開出了診斷單與藥物,他們也會很容易被打上“神經病”的標簽。周圍的人會將他們與重度精神分裂癥患者相提并論,斷言他們無法擺脫“精神病”的糾纏,“這輩子完蛋了”,而這些人包括他們的父母、他們敬重的老師與他們的至交好友。這些污名對患者心靈造成的傷害是持久的。即使在多年后的今天,父親在我拿到診斷單的那天對我說的話,還刺痛著我的心:“你這輩子是廢了,是嗎?”盡管今天我暫時告別病痛,這樣的話也令我難以忘懷。

沒有人想得抑郁癥,但當它猛烈撲向你時你卻無法避開。每個患者得抑郁癥的直接原因,當然來源于個人的生命體驗,但許多學者已經敏銳地發現,從前只屬于少數人的抑郁癥,如今迅速“平民化”,成為21世紀的流行病。抑郁癥的流行不僅是個人的原因,背后也隱含著社會的變遷。韓國哲學家韓炳哲就指出:我們身處充滿競爭的、效績主導的功績社會,每個人都被要求“積極生活”,相信只要努力就能自我實現,而失敗是絕對不行的,并且要歸咎到自身不夠努力上。這種人生態度在社會中蔓延,導致人們很容易倦怠與精疲力竭,也讓越來越多的人陷入抑郁癥的泥潭中。有研究就指出,每天工作11個小時或更長時間的人患抑郁癥的概率比每天工作7~8個小時的職員高2.5倍。如今,企業拼命鼓勵年輕人積極奮斗、互相競爭的社會氛圍,與越來越加速的生活節奏,固然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但同時也制造了數量驚人的抑郁癥患者。

幫助抑郁癥患者,其實也是在治療社會的創傷,抑郁癥不僅是個體的疾病,也是社會問題的癥狀。我們需要的不僅是親友的擁抱與安慰,還需要社會對抑郁癥的了解、足夠且分布均衡的精神醫療資源以及對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反思。畢竟,每一個抑郁癥患者,內心深處都希望有人能將自己從泥潭中拉出。


編輯:劉暢

關鍵詞:抑郁患者 醫療救助 情緒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久免费精品视频 | 天天天天香蕉线视频国产 |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小说 | 亚洲综合色成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乱码AV一区二区蜜桃 | 亚洲欧美高清在线精品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