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爭分奪秒承擔生命重托
“時間就是生命,骨髓移植的病人等不了,人民血液人更是爭分奪秒。今天3臺骨髓血采集,1臺外周血干細胞采集工作正在進行……”大年初三中午12點,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病患者和家屬的微信群里出現了這樣一段文字。
其實,這只是人民醫院血液科全年365天無假日工作的一個縮影。因為不管是過節,還是平時,人民醫院血液科的床位始終是滿滿的。對于血研所的病人而言,中途不能回家,因此即便是春節長假,所有的醫護人員都滿弦工作,查房、搶救、手術、護理,每一個步驟都有條不紊,每一個步驟也都小心翼翼。
血液科疾病常常發病突然,對很多家庭來說可謂是“晴天霹靂”,而隨后的進一步定型、急診入院更是常常讓家屬們“手足無措”。因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科移植數量、種類、療效均名列世界前茅,半相合造血干細胞移植居世界領先地位,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患者不計其數。
但在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對血液病的研究才剛剛起步。那時候,患者的病痛、家屬的眼淚、醫生的嘆息深深觸動了剛剛博士畢業留在北大血液病研究所工作的黃曉軍。從此,提高白血病患者的存活率這個夢想與信念便深深扎根黃曉軍的心中。
20余年如一日,黃曉軍帶領他的團隊攻克了一個個白血病難題,成為我國血液病臨床診治和基礎研究工作的學術帶頭人。他團隊的成果推廣至全國絕大多數移植中心作為臨床常規應用,推動了我國造血干細胞移植領域整體水平的提高。不僅如此,黃曉軍團隊研發的“不去T細胞單倍型造血干細胞移植供者優化選擇體系”還被國際醫學界譽為骨髓移植的“北京方案”,并且這個方案走出國門成為國際公認的模式,得到了全國50余家移植中心及意大利、以色列等十余家海外中心應用,全球50%以上單倍型移植病例均使用這一技術,讓中國單倍型移植技術的發展與成就有目共睹。
之所以要致力于單倍型骨髓移植方案的研發,是因為骨髓移植(即造血干細胞移植),是治療白血病等惡性血液病的最有效手段。按照傳統理論,骨髓移植需要供者和接受者的HLA(人類白細胞抗原)一致。但這種相合的幾率在父母與子女之間只有1/2,兄弟姐妹之間只有1/4。中國獨生子女家庭多,供者來源如同“大海撈針”。要解決供者來源問題,最好方案就是單倍型。
春節期間,不止一位患者通過單倍型移植方案進行了骨髓移植。但移植的成功率卻僅有30%取決于移植本身,另外70%的成功實際上取決于移植之后的日常生活護理。移植室的護理人員,常常在移植室里一呆就是十幾個小時甚至更長,與患者的相處多過家人和朋友,對病人的照顧多過自己的孩子和父母,是他們的工作常態。
由于患者家屬不能進入病房陪護,移植患者24小時的吃喝拉撒都要由醫護人員完成。要幫患者處理嘔吐物和糞便,患者口腔潰瘍吃不了東西就要把食物弄碎喂給患者,病人出現焦慮抑郁的情緒要幫他們紓解。
“對白血病患者來說,找到合適的配型,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是一種幸運;而能闖過一道道關卡,順利走出造血干細胞層流室,則要面臨更大的考驗。因為即使醫療決策再正確,如果護理工作不到位,移植成功率就會大大降低。所以每一個治療的環節都至關重要。”張曉輝醫生意味深長的一句話,道出了血液科醫護人員工作的日常。
這份日常,對于血液科春節值守的醫護人員而言,早已經習以為常。在這里,醫護人員似乎對于節假日缺乏期待,但始終期待創造奇跡,正如許蘭平醫生所說的,“我們科室的很多患者都是輾轉來到北京,將人民醫院作為生命的最后選擇托付給我們,所以我們就要承擔起這份托付。”
(作者單位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編輯:趙彥
關鍵詞:骨髓血采集 血液病 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