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范恒山:緊扣城市高質量發展五個關鍵詞

2019年08月02日 16:27 | 作者:范恒山 | 來源:解放日報
分享到: 

作者:著名經濟學家、國家發改委原副秘書長 范恒山

高質量發展的城市應當是生產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態功能的有機結合體。我們曾經相對重視強化生產功能,之后逐漸發展為重視生活功能,但往往忽視生態功能。后來許多城市雖然重視生態功能,但對生態作了較為膚淺的理解,往往是修建幾個公園、改造幾個河道或者建設幾個綠色走廊等,生態成了單純的景觀因素或休閑場所,與生產和生活割裂開來了。

新時代,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涉及五個關鍵詞,要緊扣它們下功夫、作文章。

精細

精細體現品質、代表高度,反映管理能力,衡量操作深度。我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精細度往往決定人們對一座城市的整體印象,非常重要,馬虎不得。

對所有城市來說,精細管理和精細發展要做到都不算容易。但越不容易越要努力去做,做到了且做得好就是城市的高質量發展。

城市怎樣體現精細并做到精細化管理呢?有兩點非常重要:

一個是,應體現在規劃設計的嚴謹細致與建設的一絲不茍、精益求精上。

從規劃設計上說,大到城市的格局、風格、色調,小到建筑物的式樣、馬路的寬窄、路牌的顏色、廣告的字體等,都要考慮周全、體現協調,做到最精、最優、最好,不能馬馬虎虎、隨隨便便。

在規劃設計上要精細,在建設上更要精細。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城市馬路的鋪建,幾乎過一段時間就要修一次,每次修完后看似平平整整,可沒過多少天、沒等到承載多少行人和汽車,有的地方就突然凸起來或凹下去。馬路不斷地修,人們搞不明白是要推動GDP增長呢,還是因為工作不精細,也可能二者都有。

另一個是,應體現在強有力的規則約束和不含糊的執法監督上。

規劃設計不能留死角、建設構造不能留死角,監督管理更不能留死角。在這一方面,不能搞下不為例,不能做搔癢癢式執法,更不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執法要嚴,要使精細化意識融化在每個市民的心坎里或血液中,要使粗制濫造者付出代價。

做到精細化的規劃、建設與管理,還應切實做到兩個方面:

一方面,要樹立思想高度。思想有高度,則精細化就有力度。那么,應該具有怎樣的思想高度呢?我想,一是要有信用和信譽的考量,二是要有向歷史和人民負責的精神,三是要有為萬世立標桿的境界。

在這一方面,圣彼得堡城和巴黎城是典范。圣彼得堡建城超過300年了,但今天望去還是那么高端大氣、恢宏偉岸,還是那么賞心悅目。巴黎也是如此。但反觀我們的一些城市建筑,按照有關負責同志的說法,一般的壽命也就25年至30年左右。建筑壽命尚且如此,何談質量呢?它們又怎么能夠成為城市的一道風景線呢?

另一方面,要遵循客觀規律。一些城市發展質量不高,難以實施精細化管理,是因為受到了一些客觀制約。其中一個難處是,想拆的拆不掉,想推的沒法推,弄不好還帶來一些社會問題。

往深里說,這涉及對客觀規律正確認識和把握的問題,需要考慮具體的情況,特別是我們所處的發展階段,不能搞民粹主義的東西,不能為個人形象、政績名聲而討巧賣乖,不能簡單套用西方發達國家的做法,而要為大眾利益著想、為未來發展著想。

協調

協調是發展的需要,是和諧的支撐,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高質量發展的保障。

今天,協調意識應該說已深入人心。但要真正做到協調還是很不容易的,可能是因為考慮不周,也可能是因為能力不足。大部分情況下,雖然考慮到了,在操作中卻容易掛一漏萬,沒有把握住關鍵的方面或必要的方面,從而出現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按下葫蘆起了瓢的狀況。

在有關協調的問題上,特別要把握好兩點:一個是要有戰略高度,避免一葉障目;另一個是要抓好關鍵方面的協調,堅持以綱帶目。

那么,關鍵的協調有哪些?基于推動城市的高質量發展,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生產、生活、生態功能的協調。高質量發展的城市應當是生產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態功能的有機結合體。但“三生”的協調不簡單是一個“三生”的空間組合,或者說不簡單是三種功能的物理拼湊,而應當從整體規劃到具體設計都能體現全方位、多層次的交融耦合。

回顧城市既往的發展,我們曾經相對重視強化生產功能,之后逐漸發展為重視生活功能,但往往忽視生態功能。后來許多城市雖然重視生態功能,但對生態作了較為膚淺的理解,往往是修建幾個公園、改造幾個河道或者建設幾個綠色走廊等,生態成了單純的景觀因素或休閑場所,與生產和生活割裂開來了。

在高質量發展前提下的“三生”協調,是要堅持綠色發展的理念,把綠色作為經濟社會活動的底色,融入生產格局和生活方式之中。

第二,供給與需求的協調。要推動形成高質量的供給,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供給端,核心的因素有兩個:

一是產業。要不斷優化城市的產業布局,促進城市各類產業發展的動態平衡,還要不斷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強化產品和服務的科技水平支撐與人文情懷滲透。

二是人口。要實現多元化的產品、服務供給,必須有多樣化的人群,形成適度的人群規模、合理的職業結構,從而形成各類人群的合理分工、相互支撐的動態協調。這一點十分重要,城市的人一定是擔任不同角色的人,因為有不同角色才能提供不同的供給;因為有不同的供給,才能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需求。

對城市來說,每個人都是有用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分工、角色不同,都不可或缺。城市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從實際出發,形成人群的合適規模與合理結構。要通過增進和優化供給,推進供給和需求的協調。

第三,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高質量發展的城市必然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深度融合體,不僅要有發達的經濟、堅實的基礎設施、美觀的建筑,而且要有獨特的精神和品格。

市民要有社會責任心、有信用和榮譽意識、有道德風尚。城市的高質量發展應當包括人的高素質和高修養。進一步來說,城市的高質量發展更重要的是體現在人的發展上。所以,必須以人民為中心推進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發展和協調。

第四,城市與農村的協調。在我國,各類城市大多帶著農村或者直接包含著農村,有的城市聚集了不少進城農民,還有許多農民集中居住在城中村。實現城市和農村的協調,是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內容。

在這一方面,既不簡單消滅農村,也不能使城市變為大農村,而要基于大局和長遠考量,著眼于體制機制建設一體設計、分類處置、分步推進,使城市和農村相互補充、共同支撐、相得益彰。

活力

活力彰顯氣勢,活力蘊藏能量,活力聚集人氣,活力預示前景。城市的活力來自于哪里?讓我們來尋找其中的演進邏輯。

城市活力最直接的表現是經濟活力。經濟富有活力體現在諸多方面,主要是速度快、動能足,物品豐富、購銷兩旺,就業充分、財稅增長等。

經濟活力主要來自于產業發展的活力。產業發展要具有活力,應該具備這樣一些特點:一是具有成長性,體現當前和未來的需要;二是擁有適應度,契合市場需求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三是體現高附加值,能夠實現盡可能高的效率和效益;四是富有競爭力,在區域和更大范圍內具有比較優勢。體現這四個特點的產業發展,就能在結構上、技術賦能上處于領先狀態。

產業的活力來自于人的活力,嚴格說來自于人的創新創造活力。沒有人的努力,一切都無從談起。人的活力,既包括普通人積極努力的工作,也包括作為關鍵主體的投資者能動性的生產經營活動、科研工作者在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方面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人的活力有賴于體制機制的活力。所以,核心是要推進改革創新,打造“八仙過海、各顯才能”的體制環境,激發全體人的創新創造活力。最直接的是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構造穩定、公平、信用、透明、可預期的生產經營條件基礎,使人可以安心、放心、舒心地在城市投資、經營,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服務。

關于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基于政府角度考量,應把握三條衡量標準:一是能否做到規則透明、政策穩定、方向可預見,足以讓投資經營者形成主動、充滿激情;二是投資經營者付出實實在在的努力,是否就能得到實實在在的回報;三是政府服務部門能否對被服務者做到真辦事、快辦事、干凈利落的辦事、不計代價辦事和沒有索取的辦事?營商環境好不好,用這三條來衡量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厚實

厚實就是豐厚扎實、基穩盤固、力足勢強。厚實是實力的體現、底氣的來源,是高質量發展的結果,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體現。

對城市來說,構筑厚實基礎應該從哪些方面加以努力呢?概括來說,主要有四個方面:

第一,堅實的產業體系。

富有活力和可持續能力的經濟發展既不主要來自于虛擬經濟,也不簡單來自于加工經濟,而往往以實體經濟發展,特別是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為基礎。

作為支撐,這種經濟寓含“四有”:一是有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支撐產業,二是有關鍵核心技術,三是在區域和國際范圍內產品、商標有影響力;四是有較強的抗風險的能力。有了這四點,產業體系必然堅實而具有活力。

第二,緊湊的城市格局。

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城市發展不貪大求廣、粗放隨意,也就是不求大而圖強、不務虛而崇實,集約性強、集中度高。在人口眾多、城鄉差距大、政績牽引等的影響下,一些中小城市向大城市擴展或貪大求廣有很強的內在驅動力。實際上,把城市做大不是本事,真正的本事在于把城市規模控制在適當范圍內,做強做優。

國家發改委印發的《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中有一個詞叫“收縮型中小城市”,有人把它理解為城市在萎縮、衰敗,這是不準確的。我們應該理解為中小城市在調整轉型中要瘦身強體,要轉變慣性的增量規劃思維,嚴控增量、盤活存量,簡言之就是把它做厚實。真正把城市在瘦身的基礎上做結實了,才是政府富有能力的表現。鋪攤子不是本事,城市做大了,必然功能混雜、不堪重負,而問題多了,優勢也就失去了。

第三,堅而智的基礎設施。

所謂“堅而智”就是堅實和智能。就城市高質量發展而言,基礎設施必須是堅固的,同時也應該是融合最新科技成果的智能基礎設施,應該基于千年大計的考量體現時代發展的風尚,是智慧城市、海綿城市、數字城市和信息城市。

第四,深厚的人文底蘊。

如果是一座歷史文化城市,有必要傳承歷史文化遺產和民族傳統。而作為現代城市,則應該具有鮮明的城市形象,包括獨特的人文風貌和良好的社會風尚。其中,廣大市民的榮譽意識、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和奉獻意識是必需的內涵。

溫馨

溫馨這個詞很文藝、很詩情,但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很需要用到這樣一個詞語。我們的城市不應該是冷酷無情的,而應該是充滿溫馨的;不應該只有冷冰冰的水泥森林,而應該具有熱乎乎的人文關懷。

溫馨體現品質,溫馨代表幸福,是城市質量的生動寫照。溫馨需要軟硬件一體支持,需要人文與自然和諧交融,需要“放”和“治”的靈巧結合。

城市溫馨最基本的源泉是獲得感,要讓廣大市民有明顯的獲得感。重點要把握好兩點:一個是消滅差別,另一個是創造差別。

所謂消滅差別,就是在增進福利、保障權益等方面,要不斷縮小乃至消滅城市不同人群之間的差別。對城市管理者來說,應該給生活在城市的全體居民包括進城的農民,分享公共資源的機會和相應的權利。吃喝玩樂行、水電路氣房、文教衛就保,這些涉及基本民生和公共服務的事項,都應讓所有城市居民擁有同等權利,一體促進同權化、機會均等化。

如果說在這個方面還要體現差別的話,那就是要特別重視弱勢群體,特別要重視城市的絕對貧困人口、重視那些背負家庭重擔又做著最粗最重活的人。

所謂創造差別,就是要努力打造城市的獨特個性,創造不一樣的城市風貌,形成不一樣的城市管理。在城市面貌、城市形象、城市品格方面,要體現特色、體現差別,不要千篇一律,不要一副面孔。

我們常說小是美麗的,實際上不同也是美麗的,特色才能讓人賞心悅目。把城市弄成一個樣不是能力和水平,弄出區別、形成特色才顯智慧和高超。

現在我們常說“什么什么+”,如“互聯網+”“智慧+”等,對城市高質量發展來說,對創造城市特色和差別來說,我們也應該用個詞叫“一般+”:“一般”是所有城市共同需要的東西,“+”則是要“+特色、+特點、+特征”,通過“+”創造區別、形成區別,進而才能產生美感、才會煥發激情、才有滿目溫馨。

(本文見報時有刪節)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城市 發展 高質量 活力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特级婬片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大片在线免费看 |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 | 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无广告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在线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