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甘肅玉門:清泉鄉出土神秘文物 眾專家無法定名
原標題:玉門出土文物眾專家無法定名
玉門市火燒溝一帶是考古發掘的熱點地區,不但出土的文物多、延續時間長,而且出土的文物在考古界備受關注。區區40里,上下4000年。這里不但是河西走廊名副其實的文化第一溝,文化第一村,也是整個萬里絲路上一個重要的文化高地。
1
玉門市清泉鄉出土神秘文物
近年來,玉門市清泉鄉出土的一大批文物在北京、上海、鎮江、泉州、蘭州等全國許多地方展出,大批文物被廣大觀眾所熟知,青銅四羊首權杖頭、人形彩陶罐等文物成為網紅。在大批玉門文物走紅的同時,也有一件名不見經傳的文物,因為大家無法揭示其神秘面紗,而受到廣泛關注。
在玉門市博物館常設展廳《塞垣咽喉表里藩維——玉門歷史文物展》第二單元“邊塞風華”有一個獨立展柜,展出著一件文物,玉門市博物館在登記入賬時暫時命名為“陶鐘”。看見過的專家們一茬又一茬,但誰也說不清它的功能,叫不上它的名字,因而無法正式定名。
這件文物出土于玉門市清泉鄉騸馬城附近,因為時過境遷,物是人非,誰也不知道什么時間出土,更說不清是干什么用的,因而被過往的專家們稱為異形器。該文物為陶器,普查數據為:高16.3厘米、口7厘米、底10.4厘米、腹14.8厘米,重量1千克,三級,漢晉時期。
2015年,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對各館文物進行定級,以郎樹德為首的甘肅省文物鑒定委員會三位專家對此件文物看了再看,因沒有見過這種異形器,無法定名,定級時暫時保守定了三級。
2
專家對其功用說法不一
2018年6月,國內著名專家王子今、王仁湘等看到這件文物百思不得其解,其功用無法說明,在文物展柜前始終無法找出答案。
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出版的《河西走廊史前調查》一書中收錄有這件文物的部分信息。1986年9月,河西史前考古調查隊轉入玉門鎮調查,在玉門鎮文化館(現玉門市博物館)發現一批當地收藏的文物,經過繪圖、拍照等資料收取工作,最終于2011年出版。書中對該文物有如下描述:異形器一件。標本YSH—A033,出土于騸馬城附近。泥質灰陶,厚胎,小口外侈,圓唇,短領,束頸,球形圓腹,喇叭狀高圈足。此器上有小口、下面無底,上下貫通。器身腹中部裝置四對八只扁方形器耳,器耳兩兩相對,互為一組。每組之間有長方形凹槽,上下貫通,另有橫向貫通的穿孔,素面,此器用途不明。從器形和陶質、陶色判斷,應為魏晉時期遺物,應該是作為明器使用的。
近年來,玉門市博物館工作人員請教國內許多專家和同行,但說法不一,沒有統一的答案,因而無法采用。期待更多專家給出一個可信的答案。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高慧霞通訊員王璞文/圖
編輯:楊嵐
關鍵詞:文物 專家 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