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多聽音樂調脾健胃
受訪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脾胃及肝膽內科護士長、碩士生導師 黃硯萍
音樂不僅是一種精神調劑手段,還可以緩解病痛、輔助治療疾病。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脾胃及肝膽內科護士長黃硯萍表示,中醫臨床上,引導性音樂想象技術被廣泛運用到理療及慢性病管理中。
引導性音樂想象技術是在音樂治療基礎上,通過引導詞引導患者進行想象,想象的內容通常是美好的大自然情景和良好的自我體驗,音樂過程中配有指導語,可以達到減輕或消除焦慮緊張,建立和強化安全感、放松感。放松與想象的結合在許多臨床環境中被證明是有效的。
現代醫學認為,當人們聽到一定節奏韻律的音樂時,有規律的聲波振動能使組織細胞“共鳴”,產生共振,進而直接影響人的心率、呼吸節奏,使人產生愉悅感。同時,人處在優美悅耳的音樂中,身體會分泌一種有利于健康的活性物質,這種物質可調節體內血管的流量和神經傳導,提高應激能力。
我國傳統中醫早就有五音療疾的記載。《靈樞·邪客》云:“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 人有六腑。此人之與天地相應也。”臨床工作中發現,引導性音樂想象技術在慢性病管理及減輕患者疼痛、消除心理不適感、改善腦功能、緩解慢性疾患的焦慮抑郁癥狀方面都有幫助。相傳,北宋著名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一生中就與撫琴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在總結自己的養生經驗時說:“吾嘗有幽憂之疾,而閑居不能治也,既而學琴與孫友道滋,受宮音數引,久而樂之,不知疾之在體也。”
中醫認為,人的憂慮情志是通過脾來表達的,當人處于憂慮狀態時,往往會有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癥狀。《壽世保元》曰:“脾好音樂,聞聲即動而磨食”。意思是說,音樂之聲可以促進脾胃運化, 更好地幫助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吸收。黃硯萍經常借助引導性音樂想象技術為患者緩解不適。比如,每當患者做艾灸、砭石、耳穴等理療時,她就會循環播放引導性音樂來給他們解壓。內容有移情、節奏韻律緩慢的,也有充滿力量、振奮自信心的。無論哪種,目的都是為了讓患者在治療的同時暫時忘記病痛、心情愉悅,給機體及身心一個“放空、恢復”的時間,這種輔助方法可配合增強治療效果。
因此,患有脾胃病的人群,日常除了別過量生冷、勿過食辛辣、少吃肥甘厚膩及甜食外,更要注意多在調節情緒和精神狀態上下功夫。“脾主思”,過度憂慮的人脾胃容易出問題。生活中,凡事不要斤斤計較,多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周遭的人和事;遇到不開心,及時找人傾訴,別憋在心里;建議平日多聽舒心靈動的輕快曲子,或旋律古樸,節奏比較平穩的古典音樂,借助音律的力量紓解壓力。
編輯:劉暢
關鍵詞:音樂 脾胃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