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精準要聞 精準要聞
漢川86個村一村一品謀脫貧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宋效忠 通訊員 劉定旭 黃沙
紅掌花開,不勝嬌羞。7月9日,漢江邊的漢川市楊林溝鎮柏枝村,溫室大棚里紅掌奪目,吸引不少游客。“大棚里紅掌共兩畝1萬多缽,每缽批發價10多元,將于7月底投放武漢等地花卉市場。”柏枝村青青花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周先軍說。
柏枝村是漢川市的深度貧困村,該村發展花卉產業,是漢川“一村一品謀脫貧”的一個縮影。漢川市委副書記方超說,漢川86個貧困村發展特色扶貧產業,基本做到一村一品。
大棚紅掌“撥”富路
兩畝紅掌動人心。更令人心動的,是可觀的收入。“除去水電肥和勞務費等成本,每畝紅掌利潤上萬元。”周先軍介紹,紅掌下月發完貨后,大棚里將種植蝴蝶蘭、郁金香。
紅掌很嬌氣,生長的適宜溫度在24℃—33℃之間,合作社安裝了溫度濕度控制系統。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現場看到,大棚里多個排氣扇不停轉動,水簾降溫系統正在運行。
除了紅掌大棚,合作社還建成花卉大棚40多畝。“我們已從德國引進20多萬株花苗,包括彩色菊、鐵海棠、春羽、銀線蕨等。8月初,花苗將覆蓋大棚。”合作社股東吳先發介紹,為了育好苗,他們以每噸3000多元的價格,花費20多萬元,從荷蘭購買營養土60多噸。
吳先發說,合作社理事長周先軍是柏枝村人,在武漢花卉苗木行業摸爬滾打十年,成立了武漢都市園藝設計有限公司,對市場行情的把握非常精準,花卉不愁市場。在漢川扶貧政策感召下,周先軍2018年回村流轉土地213畝建花卉基地,已投入500多萬元。
讓土地流金生銀
在漢川,貧困村發展扶貧產業,遍地開花。
楊林溝鎮引入老板劉四炎,在六抱村及周邊流轉土地200多畝,發展苗木花卉及休閑采摘產業。目前,合作社已種植櫻花、紫薇、無刺枸骨等苗木。
韓集鄉方家村2018年4月引進福建客商,成立漢川市羅卜溝生態種植專業合作社,一期投資300萬元,流轉農田100畝,建設大棚52個,種植小番茄、小西瓜和火龍果等。
南河鄉新農村百禾生態農業園,上百個大棚整齊排列,很是壯觀。“這個大棚里是火龍果,那個是草莓。”百禾生態農業科技公司董事長范向洪介紹,“一個瓜果大棚投入100多萬元,滴灌、調溫自動化,四季有果可摘。”
垌塚鎮王畈村的黃桃產業、西江鄉大橋村的苗木產業,也讓土地流金生銀。
2018年,漢川市財政投入資金600萬元,通過“以獎代補”方式,支持當年脫貧的14個村產業發展。該市支持老板下鄉創業,開辦合作社,帶動脫貧攻堅。據漢川市扶貧辦初步統計,該市僅回鄉創業的能人就達20余人。
村民入股享分紅
村里發展產業,怎樣鏈接貧困戶?漢川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謝國華介紹,所有貧困村堅持“公司+村集體+農戶+貧困戶”的模式,通過土地流轉,資金、土地入股,實現產業與貧困戶利益的有效鏈接。
在柏枝村,19戶貧困戶全部加入合作社。楊林溝鎮鎮長蔡洪斌介紹,通過“百企幫百村”活動,明星玻璃公司捐款5萬元給柏枝村扶貧。村里從捐款中拿出1.9萬元,用于貧困戶入股。此外,村集體通過整合扶貧資金110多萬元,入股合作社,占11%的股份,每年享受分紅5萬至10萬元。
村民還可通過流轉土地增收。“以前我鎮農戶之間土地流轉,按每畝每年200元的標準予以補償。現在土地流轉給合作社,補償費翻一兩番。”蔡洪斌說,六抱村5戶貧困戶流轉土地,每畝每年補償800元。此外,村民還可到合作社務工,每天工錢70元至100元不等。“今年,特色產業將覆蓋我市所有貧困村。”漢川市農技推廣中心副主任李樹林表示,當前,有的扶貧產業項目存在低端化、同質化問題,下一步將提升項目檔次和產品附加值。
編輯:曾珂
關鍵詞:漢川86個村一村一品謀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