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科右前旗:三種扶持模式讓貧困戶穩定脫貧
本報興安7月10日電 (記者 胡日查 高敏娜 實習生 時秀霞)科右前旗巴日嘎斯臺鄉里程溝村貧困戶錢大海,在產業扶貧資金的扶持下養起了訂單白鵝,在去年試養20只白鵝成功后,今年一下子又簽下了200只白鵝養殖訂單,年底有望脫貧。在該鄉致富能人郭洪平的帶動下,他和周邊村的300多戶貧困戶都開始養殖訂單白鵝,年底可人均增收1000余元。
同鄉的貧困戶達古拉,去年利用2萬元產業扶貧資金購買2頭母牛,不到半年時間就發展到3頭。成功脫了貧的達古拉參加了鄉里舉辦的貧困戶養殖狀元評比,一舉奪得“養殖狀元”頭銜。
“一個個生動的脫貧實例證明,產業增收是脫貧攻堅的主要途徑和長久之策,要舉全旗之力把產業扶貧作為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科右前旗副旗長周文堅定地說。
近年來,產業扶貧一直是科右前旗脫貧攻堅這場硬仗中的主戰場,而這種“菜單式”產業扶貧的對象都是有勞動能力和發展意愿的貧困戶,讓其根據“菜單”自主選擇產業發展項目。目前,在科右前旗已有“菜單式”產業扶貧人口3516戶、8692人,占到貧困戶的60%以上,累計為他們購入肉牛6500頭、肉羊5.6萬只、肉驢900頭,直接帶動貧困人口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同是貧困戶的俄體鎮齊心村58歲的村民劉桂英,因病失去勞動能力,但希望通過產業發展擺脫貧困,她選擇了與巴日嘎斯臺鄉貧困戶不同的產業脫貧之路。她家的6畝耕地流轉到村里的合作社后,林果地的經營管理都托管到合作社,林果地的收入全部歸劉桂英所有,一畝林果地收入在3000元至5000元。目前,全旗共有這種“托管式”施策人口872戶、1852人,年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對于既無勞動能力又無意發展產業的貧困戶,科右前旗則實施“資產收益式”產業扶貧模式,將扶貧資金折股量化到龍頭企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貧困戶每年享受固定分紅收益,人均分紅收益達1200元以上。目前,全旗共有“資產收益式”施策人口1137戶、2606人,分紅收益達312.72萬元。
“脫貧攻堅已到緊要關頭,我們不僅要抓好‘后二年’,而且要著眼‘二年后’,這是取得脫貧攻堅戰勝利的保障。”科右前旗扶貧辦主任孟凡褀說。
今年,科右前旗緊緊圍繞“全黨抓扶貧、重點抓產業、關鍵抓項目”的工作思路,把好產業發展這個“方向盤”,以“菜單式”施策為主,“托管式”為輔,“資產收益式”為補充的產業化扶貧模式在全旗全面鋪開,已投入產業扶貧資金8658.27萬元,覆蓋2.4余萬貧困人口,讓全旗10689戶貧困家庭戶戶有了增收項目,人人有了脫貧門路。
編輯:曾珂
關鍵詞:科右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