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頭條 頭條
深度貧困地區脫貧難在哪? 國務院扶貧辦釋疑
中新網6月26日電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歐青平今日在談及脫貧攻堅時表示,深度貧困地區是脫貧攻堅最大的短板,也是最薄弱的區域,深度貧困地區致貧原因復雜、貧困程度很深,脫貧難度大,是最不托底的地方。
今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歐青平等圍繞“聚焦深度 攻堅克難”介紹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會上,有記者提問:現在脫貧攻堅可以說進入了關鍵的決勝階段,隨著脫貧攻堅深入,黨中央關于深度貧困地區的決策部署越來越密集,針對性越來越強,分量越來越重,請問這是基于什么樣的考慮?
歐青平回應,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目標,全力推進脫貧攻堅戰,經過近五年的努力,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成就。深度貧困地區是脫貧攻堅最大的短板,也是最薄弱的區域,深度貧困地區致貧原因復雜、貧困程度很深,脫貧難度大,是最不托底的地方。
歐青平指出,深度貧困地區之所以難度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深度貧困地區集三區為一體。一個是革命老區,一個是民族地區,還有一個是邊疆地區。全國334個深度貧困縣中,革命老區縣有55個,少數民族縣有113個,在深度貧困縣中還有一部分是邊境縣。這些地方,脫貧攻堅的難度很大。
第二,這些地方的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比較滯后。相對來說,深度貧困地區都是地理位置比較偏遠,地廣人稀,資源貧乏。深度貧困地區西南缺土,西北缺水,青藏高原缺積溫。在藏區高原等地,很多項目工程每年的平均施工期不到半年,給脫貧攻堅帶來很大的難度。
第三,深度貧困地區社會發育滯后,社會文明程度比較低。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少數民族直過區,這些地方社會發育程度比較低,相對來說,當地老百姓的文化素質、勞動技能比較低,更不要說有脫貧致富內生的動力了。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雖然處于比較貧困的狀態,但是對生活的滿意度還不低,因為長期處于封閉的社會形態下,與外界接觸比較少。
第四,深度貧困地區往往是生態脆弱的地區。這些地方自然災害頻發,帶來了生態保護和發展之間的矛盾。
最后,深度貧困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比較滯后,自我發展能力較弱。
“我們叫人窮村也窮,縣也窮,主要靠中央轉移支付進行發展,本身自我發展能力比較差。對貧困戶的帶動能力也是非常有限,所以我們才講深度貧困地區是脫貧攻堅的艱中之艱,難中之難,是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大的短板。打贏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戰是保證小康路上一個人不掉隊、一個民族都不少的重要舉措,也是兌現我們對全黨、全社會莊嚴的承諾,這就是黨中央為什么對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作出專門安排部署的原因。”歐青平表示。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