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在多元化國際市場中磨練本領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聚焦外貿話題,提出“以企業為主體,拓展多元化國際市場”,這被市場解讀為中國加碼“穩外貿”的重磅信號,也是促進外貿穩中提質的具體舉措安排。
的確,國際市場日益多元化一直是中國外貿值得關注的議題,近年來有關部門的情況通報中都有所展示,縱向比對,不難看出多元化市場對外貿平穩發展所發揮的積極作用。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部署相關內容,更是凸顯了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的重要性。
多元化有助于避免雞蛋都裝進一個籃子的風險。看今天中國外貿的格局,傳統市場與新興市場、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市場并生共存且相互補充。特別是近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與東盟國家、與俄羅斯和巴西等國的貿易成為新的增長點。在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放緩、貿易保護主義升溫、外部環境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強、風險挑戰增多的時候,多元化市場的重要性尤其凸顯。“西方不亮東方亮”,多元化是外貿的抗壓能力和韌性所在。
多元化也是伴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順勢而為。“地球村”這個名字由來已久,今天世界互聯互通的程度也讓人們自豪,但在貿易方面,還有很多尚待開發的潛力與空間。比如,古老絲綢之路上的商機,就是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才被更多地發現和開掘。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堅定支持者,自然在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方面盡力而為。商務部發布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9年春季)》就提出,在綜合考慮雙邊經貿關系、貿易潛力、資源稟賦等因素的基礎上,重點拓展30個左右的國際市場。并從加強貿易促進、強化公共信息服務、推動政府機制保障等方面,繼續支持企業實現貿易市場的多元化。
經過40年開放發展,中國有大量企業活躍在外貿一線,他們最了解國外市場,也最了解哪些市場更具發展潛力,因此,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是理所應當。值得一提的是,民營企業已經成為外貿進出口的第一大主體,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外貿環境至關重要。
一是營造自由貿易的“小氣候”。據商務部統計,自2002年到2018年下半年,中國已與25個國家和地區達成17個自貿協定,自貿伙伴遍及歐洲、亞洲、大洋洲、南美洲和非洲。目前,中國正在與20多個國家進行十余個自貿協定談判或者升級談判。自貿協定的作用,就好比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上建起了風平浪靜的港灣,讓更多往來企業的“船只”可以平穩自如地穿行。
二是改善國內營商環境與服務。去年以來,降低增值稅稅率、調低社保繳費費率等支持政策,為包括外貿企業在內的市場主體釋放了普惠性利好。與此同時,針對外貿領域的問題,還需要更多精準的政策支持。比如信息、政策類咨詢服務,就對初入一國市場的企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穩外貿需要穩市場,而穩市場不僅要守住傳統市場,更要開拓新興市場,要在多元化國際市場的拓展中磨練企業的競爭力,塑造外貿的抗壓力和韌性。
編輯:秦云
關鍵詞:國際市場 磨練本領 多元化 外貿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