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旅游帶動內蒙古巴林草原變身“綠富美”
新華社呼和浩特6月13日電 題:旅游帶動內蒙古巴林草原變身“綠富美”
新華社記者 王靖、安路蒙
盛夏6月,經過幾場雨水的滋潤,巴林草原綠草如茵,山花爛漫。在草原深處,一陣陣歡快的馬頭琴聲伴著掌聲、喝彩聲從遠處傳來,蒙古族小伙正在飛奔的馬背上“疊羅漢”,引得在場的百余名韓國游客拍手驚嘆。
藍天、白云、綠草地,巴林草原迎來一年中最美旅游季。近年來,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厚植生態底色,深挖文化底蘊,大力發展生態文化旅游,將民族文化、鄉土人情、自然風光等各種旅游資源串珠成線,探索出了一條旗強民富的鄉村振興之路。
巴林右旗擁有1000多萬畝的草牧場和林地,不僅自然風光秀美,文化底蘊也十分厚重,紅山、蒙元、巴林石、格薩爾等文化交織共融,為發展生態文化旅游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在巴林草原腹地,300多個藍頂蒙古包整齊地排列開來,這是巴林右旗打造的阿敦塔拉草原旅游區。旅游區總經理丁國杰說:“喝奶茶,穿蒙古袍,住蒙古包,騎馬,看草原,游客暢游自然風光時,可以細細品味民族文化、鄉土人情。”
為了讓遠道而來的游客熟悉蒙元歷史和蒙古族風土人情,景區打造了大型室外歷史劇《鐵騎成吉思汗》,那達慕、男兒三藝、游牧、賽馬等民俗在其中一一呈現,景區還建起了別致的馬文化博物館。剛進入6月中旬,阿敦塔拉草原旅游區已游人如織,來自南方、國外旅行團的訂單已經排到了8月。
阿敦塔拉草原旅游區僅是巴林右旗旅游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巴林右旗以“心靈牧場,豪爽巴林”為品牌,打造出了北部自然生態與遼文化旅游區、中部特色旅游城鎮與民族文化旅游區、南部巴林草原風情旅游區等三大旅游片區,建設了多條旅游公路、自駕車營地、旅游公共廁所。旗委、政府按照政府主導、政策引領、企業帶動、農牧民參與的方式,推動旅游向生態、環保、富民方向發展。
農牧民是巴林右旗生態文化旅游的最主要參與者,更是旗旅游業最大的受益者。在阿敦塔拉草原旅游區,有150多位農牧民在此打工。來自和布特哈達嘎查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吉雅夫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彩虹滑游戲項目的管理者,妻子在旅游區門口賣票,去年兩人在景區從5月忙到10月,收入了3萬多元。
在距離旗政府所在地30公里處,有一處沙漠叫翁根毛都,因靠近查干沐淪河岸邊,沙漠內有很多自然形成的湖泊,金黃細軟的沙丘、碧波蕩漾的水泡子,還有一片片綠草地,蝌蚪擺尾,蛙鳴陣陣,人們先前并沒有覺得這片熟悉的熱土也能變身致富的資源。最近幾年,人們在沙漠搞起旅游,吸引了大批游客休閑度假。
由于背靠翁根毛都沙漠旅游度假村,農牧民可以把土地流轉給景區收取租費,在景區打工,還把自家養的草地綿羊賣給度假村餐廳。貧困戶哈斯巴圖夫婦2018年賣了3只羊,加上在景區工作賺的錢,當年就脫了貧。
2018年,巴林右旗共接待游客60萬人次,旅游收入實現5.36億元,同比增長23%。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成了巴林右旗旅游業發展的“綠色福利”。當地政府和農牧民嘗到了綠水青山變現金山銀山的甜頭,也更加保護和珍愛生態環境。2018年,全旗完成9.4萬畝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全民義務植樹20萬株,同時退耕還林1萬畝,保護與發展共生共榮的圖景正在巴林右旗逐步實現。(完)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旅游 草原 巴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