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身體無故不適,當心是焦慮癥
新聞背景
李老太太今年70歲,自從幾年前老伴去世后,她就開始無緣故“生病了”。每天早晨一睜眼,老人就感覺全身不舒服,沒勁、頭暈腦脹,心慌、氣短,哪都難受,最明顯的感覺就是喘不上氣。而且,老人總是沒有食欲,感覺活不了了似的。老人兒子帶老人看遍了市里多家大醫院,不但沒有查出什么病,老人的癥狀好像越來越重了。專家提醒,身體出現反復無緣故的心慌、氣短、疼痛等癥狀,很可能是得了焦慮癥。
■約訪專家
李青:
天津市泰達醫院主任醫師
70歲李老太太的老伴前幾年去世了,自老伴去世后,老人就開始無緣故“生病了”。每天早晨一睜眼,老人就感覺全身不舒服,沒勁、頭暈腦脹,心慌、氣短,哪都難受,最明顯的感覺就是喘不上氣。而且,老人總是沒有食欲,感覺活不了了似的。剛開始,老人兒子以為老人得了重病,于是帶她到醫院檢查,可全身查了個遍,也沒有發現什么大問題。兒子還以為附近的醫院水平可能差一些,于是又帶她到市里的大醫院逐一檢查,可仍然沒有發現大問題。一年的時間里,老人兒子帶老人看遍了市里多家大醫院,不但沒有查出什么病,反而癥狀好像越來越重了。兒子無奈下,尋求中醫治療,吃了幾副中藥后,老人感覺見好。自此后,老人一旦哪里不舒服,兒子就讓她看中醫。
原來,李老太太是得了焦慮癥。
焦慮癥常表現為軀體不適
焦慮癥,也叫焦慮性神經癥,是一種精神障礙,主要表現為不明原因的緊張擔心、坐立不安,伴有心悸、手抖、出汗、尿頻等癥狀,同時還會出現睡眠障礙,包括失眠、早醒、中段失眠、睡眠淺和睡眠感覺缺失(自我感覺一夜未睡)等。焦慮癥可分為急性焦慮(驚恐發作)和慢性焦慮(廣泛性焦慮)。
但是,焦慮癥患者在就診時相當一部分人主訴的卻不是精神癥狀,而是軀體癥狀,即身體的各種不舒服。或者說,患者用軀體癥狀表達心理焦慮。
焦慮癥常見的軀體癥狀主要有:神經系統癥狀表現為頭昏、頭痛、頭脹等;心血管系統癥狀表現為心慌、氣短、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而焦慮癥高血壓的特點是平時血壓正常,某種情況下血壓突然升到非常高,而且越量越高,常常因此看急診,服用普通的降壓藥血壓也降不下來;呼吸系統癥狀表現為胸悶、氣促、感覺上不來氣;消化系統癥狀表現為腹脹、腹痛、腹瀉,自覺消化不良,吃了東西下不去;泌尿系統癥狀表現為持續的尿頻、尿急,反復檢查卻沒有尿路感染等尿道異常;皮膚感覺系統癥狀表現為皮膚發麻、發木、瘙癢感等;慢性疼痛表現為肩部、頸部、背部肌肉疼痛,關節疼痛等,一些患者常被診斷為“頸椎病”。
另外,還有一種更極端的焦慮癥,就是急性焦慮,醫學上稱驚恐發作?;颊咴谌粘I钪信c正常人一樣,但在某種情況下,突然出現極度恐懼的心理,自覺活不了了,有極度的瀕死感。同時還伴有胸悶、心慌、呼吸困難、出汗、全身發抖等,一般會持續幾分鐘到數個小時。其表現常和冠心病發作非常相似,家人往往當做是冠心病撥打急救電話送往心內科,結果相關檢查大多正常,因此往往診斷不明確,耽誤了治療。
治療焦慮癥,關鍵要對癥
焦慮癥本來是精神疾病,但因為大多數人常表現為軀體癥狀,所以,很多患者一般不會去精神科(心理科)就診,反而輾轉于各個醫院其他科室,因而也導致焦慮癥的誤診率較高。一般,焦慮癥患者看上去的癥狀很重,但是經過醫院相關各項檢查后,結果大多是正常的,因此,常常給人以“裝病”的感覺,但他們的確又不是故意“裝病”。焦慮癥患者往往認為自己病得很重,而且很痛苦,會對自己的每一個癥狀反復詢問醫生。
2019年4月18日,中國精神衛生調查成果高峰論壇發布的全國性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成年人焦慮障礙的患病率最高,達4.98%,抑郁癥排名第二,患病率為4.06%,僅次于焦慮障礙。也就是說,焦慮障礙是我國成人最常見的精神疾病,比抑郁癥還常見。
焦慮癥的治療一般分為心理調節和藥物治療,其中沒有誘發病因的一般采取藥物治療。對于普通焦慮癥,一般是由于壓力過大、不自信、太緊張等心理情緒導致,可以采取心理調節的方式。在情緒緊張時做深呼吸,有助于舒解壓力消除焦慮與緊張,當缺乏信心時,可以想象過去的成就,或想象成功的景象,化焦慮為力量。如果眼前的工作讓人心煩緊張,可以暫時轉移注意力,把視線轉向窗外,讓眼睛及身體其他部位適時地獲得松弛,從而暫時緩解眼前的壓力,甚至可以起身走動,暫時避開低潮的工作氣氛。如果明確為焦慮癥,推薦患者到精神心理科就診,遵醫囑使用抗抑郁藥進行治療。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焦慮 癥狀 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