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全國地方政協工作經驗交流會>地方經驗 地方經驗
堅持協商為民這個根本——訪貴州省福泉市政協主席黃建菊
“咱們村有近千畝的太子參種植基地,產業勢頭也很好,今天我來就是想和大家商量一下,怎么樣把不能外出務工和不能參與土地流轉入股的貧困戶納入進去……”不久前,貴州省福泉市政協主席黃建菊來到包保的洞鐵村,在場院開起了“壩壩會”,和大家一起商量在村里建立勞務合作組織的事。
像院壩會等多形式的協商會,僅2018年,福泉市政協在洞鐵村就召開了400多次。
貴州省把脫貧攻堅作為重中之重、急中之急,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福泉市政協探索實踐的基層協商民主“123”工作法便生于脫貧攻堅,長于鄉村振興。
2017年,市政協包保洞鐵村,面對的是村支部及黨員作用發揮不暢,村民組織動員難、貧困戶脫貧不愿摘窮帽,等、靠、要思想嚴重等困難。“我們深入農戶家中反復調研,發現產生這些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扶貧等工作中不注意聽取群眾意見,很少考慮村民意愿,只是簡單執行上級政策。”黃建菊說。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希望通過開展基層協商民主的方式來讓群眾充分感受和了解黨是一切為了人民的,政協是一心一意為群眾服務的,在脫貧攻堅引導農民致富奔小康、自治管理推動鄉村振興的具體工作中,讓群眾真正認同我們是為群眾謀利益、謀幸福的。”黃建菊說。
所謂“123”工作法,即一個目標,通過協商方式支持幫助村民自治,實現當家做主,達到農村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目標;依靠兩個力量,通過發揮村“兩委”和村民的主體作用來推動村民自治;三個機制,包括“三議”機制、工作推進公開透明和紅黑榜獎懲機制、資源力量動員整合機制。
其中,最為核心的“三議”機制,黃建菊介紹,福泉市政協駐洞鐵村工作隊與村支部整合成立洞鐵村脫貧攻堅前線指揮部,并根據19個組和村內合作社情況據實設立了8個黨小組。先是“動議”,黨支部或黨小組根據上級任務和本村組實際提出擬辦事項;再是“提議”,村民自治管理小組根據黨小組的動議事項提出組上協商辦理事項;最后是“決議”,村民自治管理小組組織召開村民小組群眾大會討論研究。以此把脫貧攻堅工作任務結合本村實際,通過黨員間協商、村民組間協商、村民間協商、鄉賢間協商等廣泛聽取意見,組織大家對想干、愿干的事項共商量、多商量,統一思想、形成共識。
起初在洞鐵村推動“五改五化”(改廁、改圈、改灶、改水、改電;院壩硬化、屋檐溝硬化、村寨通道硬化、聯戶路硬化、村寨亮化)時,黃建菊帶隊一趟趟地往村里跑,協商會開了一場又一場。最終通過協商議定,所需資金由委員企業家出一點,市“五改五化”政策支持一點,政協機關補一點來統籌解決。還揚棄了其他縣請工程隊的方法,下決心發動群眾自己動手。協商還通過了將村莊環境治理“四承諾”(占地免費讓、占偏房圈舍主動拆、投勞集體上、投資按例出)納入組規民約。
如今的洞鐵村實現了美麗蝶變。
2018年,洞鐵村152戶479人實現順利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的30.96%降至2018年的1.17%。市政協以鞏固提升脫貧成效為目標,以“十美創建”(產業美、思想美、品德美、家風美、行為美、習俗美、庭院美、團結美、互助美、生態美)為載體,率先在全市開啟了鄉村振興的新征程。
黃建菊說:“對于政協來說,就是要在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在服務群眾發展的具體行動上把黨的主張和要求轉變為群眾的意愿和行動。我們在脫貧攻堅中探索實踐的基層協商民主“123”群眾工作法,也是對新時代國家治理體系中農村基層治理的探索實踐。”
獲得洞鐵村民們的認同是最令黃建菊欣慰的,她說:“我最大的體會是要堅持協商為民這個根本。”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