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我”在吳哥古跡修文物:承擔核心王宮遺址修復
“可逆”修復方案為未來留空間
古代柬埔寨沒有修史傳統,《真臘風土記》成了輝煌的吳哥王朝最具價值的記錄。今天來看這本書很有意思,周達觀近乎以一種科普的態度,白描他所見到的柬埔寨都城。
全書分40個詞條,將吳哥王朝分解為城郭、宮室、服飾、三教、語言、爭訟、貿易、耕種、山川、軍馬等等,一一介紹其地理風土、政治制度、社會風俗、經濟產業、奇人異事。
金昭宇和同事們都細讀過這本僅8000余字的書。700多年后,周達觀的同胞們帶著這本書,試圖在斷壁殘垣之上重現他所見過的景象。
在廣闊的吳哥古跡遺址群上,如今活躍著20多個國家的保護工作隊,中國是其中之一。
在吳哥,各國都在“比著干”。
法國和日本是吳哥古跡國際行動中占主導地位的兩國,吳哥古跡保護與發展國際協調委員會(ICC)由兩國代表擔任聯合主席。在委員會協調之下,各國分領任務:日本保護修復巴戎寺、小吳哥寺藏經閣;法國保護修復巴方寺、西梅奔寺;德國保護修復神牛寺、小吳哥等石刻;美國保護修復巴肯山和圣劍寺……
各國修復工作遵循國際通行準則及《吳哥憲章》等文件規定,也滲透了各自不同的做法和想法。金昭宇說,各國在合作的同時,心里也在暗暗較勁——吳哥是一個世界先進遺址修復技術和理念的競技場。
在這個競技場上,中國堅持的修復做法,逐漸得到ICC專家組認可。
茶膠寺屬于吳哥獨特的廟山建筑類型,建筑整體前傾,這導致建筑中最先坍塌的總是屋頂兩側的山花和承受巨大壓力的門柱。為了預防坍塌,中國工作隊選擇用鋼筋將山花箍緊,對門柱做外部鋼結構加固,相當于用鋼材將這些部位“攔腰抱住”。
有的專家提出,應該直接在石頭之間打錨桿,“釘”在一起,再用環氧樹脂粘牢。這樣外部完好無損,不會影響美觀。
金昭宇解釋,選擇外部加固是因為“可逆”,能最大限度減少對文物本體的破壞。打錨桿則鉆破了有數百年歷史的石構件,如果某天倒塌,這個洞口可能導致石構件完全摔碎。
這一做法最終在去年得到了ICC專家組的認同。“我們說服了他們。”金昭宇說,執著的中國工作隊讓國際專家認識到,中國做的是保護,而不僅是修復。
今天一項新的修復技術,過一些年后,可能會發現并不合適。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水泥曾在古建修復中風靡一時,如今已經被拋棄,因為它對文物的影響是不可逆的。
慎用技術,是因為文物古跡的壽命,比任何新修復技術都長得多。中國工作隊希望在最好的修復技術誕生之前,用拙樸而謙遜的辦法為吳哥古跡續命,為未來留出空間。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吳哥古跡 修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