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綻放在“一帶一路”上的“青春之花”——記奮斗在“一帶一路”海外項目上的青年女建設者
新華社北京5月6日電 通訊:綻放在“一帶一路”上的“青春之花”——記奮斗在“一帶一路”海外項目上的青年女建設者
新華社記者 馮國棟
雖身處海外不同國家,從事不同工作,但她們的青春都因“一帶一路”變得精彩。她們把對祖國的熱愛化成只爭朝夕的汗水,幫助當?shù)厝嗣窠ㄔO家園的同時與他們共筑友誼。
“筑夢”迪拜的“熱心姐”
在由中國參與投資、建設和運營的迪拜哈斯彥清潔燃煤電站項目上,當?shù)匦』锉尽ぐ⒚魇且幻Y料員。由于吃不慣中國菜,而且患有慢性腸炎,他一連幾天都沒吃午飯。
負責項目后勤的中國員工孫夢發(fā)現(xiàn)后,專門給阿明開了“小灶”。從此,阿明吃上了地道的當?shù)夭耍麑O夢充滿了感激。
“在這個崗位上,我不能只考慮自己的同胞。雖然中國員工占了絕大多數(shù),但我也要照顧好外國員工的生活。只有后勤到位,大家的工作效率才能有保障。”來自武漢的孫夢說。
現(xiàn)年30歲的孫夢是中建三局二公司員工,2016年她被派駐到哈斯彥項目,負責來自不同國家的1600多名員工的飲食和生活。
哈斯彥清潔燃煤電站項目是阿聯(lián)酋最大環(huán)保電力工程之一,建成后將為迪拜提供20%的電力能源,降低當?shù)赜秒姵杀尽?/p>
建設當中的電站項目工作環(huán)境相對簡陋,而且迪拜氣候炎熱,夏季氣溫有時高達45攝氏度以上。孫夢克服了工作生活上的種種困難與不適應,把心思完全放在改善員工伙食上。
她認真學習了不同國家的飲食文化背景,還走到餐桌旁征求每位員工對飲食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安排后勤廚房專門派人學習制作多國菜肴。在她的積極推動下,項目給所有外籍員工都量身定制了“小灶”。
此外,孫夢還利用開齋節(jié)、宰牲節(jié)等節(jié)日,為外籍員工舉辦小型慶典活動,并在項目上為他們設置禱告室和醫(yī)務室。
“我想讓這里的每一位外國員工都得到尊重,都記住中國人的熱情。”孫夢說。
“問道”越南的“活雷鋒”
越南姑娘阮氏珍珠對中文很感興趣,夢想能講一口流利的漢語。在越南永新火電站項目上工作一段時間后,她能用漢語進行一些簡單對話了。
幫她“圓夢”的,是她的同事和好朋友、火電站項目辦事處物資部經(jīng)理潘虹嵐。
2012年來到項目上時,潘虹嵐得知阮氏珍珠等很多越南同事想學漢語,于是就在項目上成立“雷鋒書屋”,主動做他們的中文老師。但潘虹嵐發(fā)現(xiàn),不會越南語成為她教中文的短板,為此她拼命惡補。
“當時條件非常艱苦。我和同事租住在一個小旅館里,和工地有一定距離。我每天步行上班,就是為了邊走路邊學越南語。”潘虹嵐說。
白天跑現(xiàn)場,她隨身帶著一個小筆記本,記錄一些實際運用過程中拿不準的詞;晚上在宿舍,她主攻施工流程、物資管理等專業(yè)書籍的翻譯,不確定的就向越南同事請教。
在項目上摸爬滾打了7個年頭,潘虹嵐可以熟練地用越南語表達工程建設、物資專業(yè)相關詞匯和術語,成為一名精干的建筑行業(yè)翻譯高手。
潘虹嵐說:“一次講到漢語名詞活用,我就用《孟子·梁惠王下》的‘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做例子。越南同事非常贊同,認為中國古人說的有道理。”
“在越南搞建設,我體會到了‘與人樂樂’的快樂。”潘虹嵐說。
“授業(yè)”巴基斯坦的“好老師”
巴基斯坦人阿米爾·顧塞蘭是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項目商務部的一名資料員。她只能說當?shù)氐臑鯛柖颊Z和一些簡單英語。語言交流成為她工作初期的最大障礙。
為了幫她克服困難,中國同事曾珍珍每天工作再忙,也要抽出一個小時來教她中文和一些商務知識,兩人很快就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曾珍珍了解到,顧塞蘭家庭經(jīng)濟困難,便經(jīng)常關心她,還每月資助她1000元人民幣。
兩年過去了,顧塞蘭已經(jīng)會說一口流利的中文,而且對項目商務管理的知識也逐漸融會貫通,成為一名商務管理的“外籍”專家。
在PKM項目上,曾珍珍共收了28名巴基斯坦“學生”。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愿與這里的人們分享我的所學,和他們一同進步。”曾珍珍說。
孫夢、潘虹嵐、曾珍珍……她們是數(shù)以萬計扎根海外項目的中國青年女建設者的縮影。她們活躍在遠離祖國的戈壁、荒地、山間、高原、海港,她們的青春正因“一帶一路”而變得精彩。(完)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項目 一帶一路 員工 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