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改革醫療“痛點”:分娩鎮痛 與產婦共擔分娩之痛
人民網北京4月17日電(董童)“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每一個生命的降生,都是一個家庭的大喜事。但有一句老話叫“兒的生日,娘的苦日”。西醫將疼痛分為10級,極限疼痛是10級,分娩疼痛達到了9.7級。在迎接新生命到來的同時,分娩的陣痛卻令每一位產婦畢生難以忘懷。
近年來,“分娩鎮痛”這個詞越來越被大眾所熟知。在醫學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已經可以通過醫學手段來減少產婦在分娩時的痛苦。然而在國內,很多地方由于專業麻醉師短缺、產房配套不完善等原因,產婦們仍不得不面對劇烈的生產疼痛。
為了進一步鞏固和強化醫改成果,切實改善這一醫療“痛點”。2018年11月,國家衛健委下發《關于開展分娩鎮痛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出,2018年至2020年,在全國具備產科和麻醉科診療科目的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或婦產專科醫院內遴選一定數量的醫院開展分娩鎮痛診療試點工作。此消息一出,頓時刷爆朋友圈,許多準媽媽為可以減少生產痛苦雀躍不已。如今,距離分娩鎮痛試點工作通知的頒布已有5個月,試點工作有何進展,又面臨哪些問題?對此,人民健康進行了追蹤采訪。
分娩鎮痛試點受業內歡迎
據統計,目前西方發達國家分娩鎮痛率可達85%至98%,自然分娩期間接受鎮痛已是一種常態和被廣泛接受的觀念。
但是在我國,不同地區婦產醫院和婦幼保健院的分娩鎮痛普及率仍比較低,差距也比較大。在省會及一線城市,經濟發達地區的大型婦產醫院、婦幼保健院分娩鎮痛普及率達70%以上,部分醫院甚至可以達到90%。但在經濟欠發達地區,二三線城市婦幼保健院,以及大部分的綜合醫院分娩鎮痛尚不夠普及,多數都在10%上下,也有的尚未開展分娩鎮痛。
作為一位從業20多年的產科大夫,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產科副主任張曉紅對國家衛建委開展分娩鎮痛試點相當歡迎。在張曉紅看來,衛建委推進這一政策的初衷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希望提高孕婦分娩時的感受,扭轉她們之前認為“新生命誕生在聲嘶力竭中”的印象,讓孕婦對分娩過程不再恐懼、勇敢面對;另一個方面,應該是為了保障產房的安全。
“在產房急救過程中,有沒有麻醉師參與,效果和預后的差別非常明顯。”張曉紅說道,在產房中進行急救,是產科醫生和產科管理者都要面臨的問題。無論是產后出血還是羊水栓塞,這些突發的問題都特別可怕。如果衛健委這一新政能夠真正落地,可以讓麻醉師深入產房,介入孕婦生產過程,并提供全方位的管理,孕婦分娩的安全性就會提高。
“分娩鎮痛既是患者就醫的痛點,也是醫療服務的痛點。”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在此前舉行的中國醫師協會分娩鎮痛專家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上表示,目前全國有900多家醫院通過遴選成為第一批分娩鎮痛試點醫院。
產科專家陳敦金指出,目前,我國孕產婦死亡率已降低到十萬分之十八,但剖宮產率一直維持在36%至46%左右的高比例。分娩鎮痛如果能夠順利推行,對于降低我國剖宮產率、提高產科質量,將具有積極意義。
人員、空間、理念、標準成為落地掣肘
分娩鎮痛試點工作方案中提出,要進一步規范分娩鎮痛操作技術,提升分娩鎮痛的覆蓋范圍,普及鎮痛條件下的自然分娩,降低剖宮產率,增強醫療服務舒適化程度,提高孕產婦就醫滿意度。
制定好的政策,一定要有配套的措施來實施下去,然而,一些醫院的實際狀況與文件中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首要的問題就是麻醉師數量相對不足。張曉紅舉例介紹,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是一家綜合型的大醫院,手術量非常大,麻醉師們的工作特別辛苦。他們守在病人身邊,眼睛都不能眨一下,稍有遲疑,都可能對手術結果造成影響。諸如在新聞上看到的麻醉師辭職甚至猝死的情況,都是發生過的,就是由于工作強度太高。
其次是空間的問題。產房是否配備手術室,也是影響分娩鎮痛試點工作順利開展的因素之一。張曉紅介紹,產科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突然性,比如孕婦在分娩時,孩子的胎心減速,大夫會迅速決定就地剖宮產。現在新建醫院的產房設計更加符合新的產科理念,且大多都具備就地剖宮產的條件。反而是一些建成時間比較久的醫院,產房沒有設置手術間,這在無形中限制了產房的安全性,畢竟中轉時間越長,對胎兒的風險就會越大。
影響分娩鎮痛試點工作的第三個因素就是“理念”。張曉紅認為,分娩鎮痛開展不順利的地方,還會有一個理念的區別。分娩鎮痛的實施,不僅對麻醉科有要求,對產房的助產士也有要求。因為進行完分娩陣痛的孕婦更需要仔細看護,這在無形中增加了產房助產士的工作量。“可能就有人勸導患者,堅持堅持就生了,用不著分娩鎮痛。這種情況是客觀存在的,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對于分娩鎮痛優點的認可程度不夠;另一方面實際上是人力物力的短缺。”張曉紅表示。
除了張曉紅提出的三點因素,中國醫師協會會長張雁靈亦表示,在推廣分娩鎮痛試點工作的同時,制定收費標準也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如何既能調動麻醉科、婦產科人員積極性,又同時兼顧不同地區的實際發展情況確定合理的收費標準,也是需要各相關方探討的話題。
提供安全保障 與產婦共擔分娩之痛
在重慶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召開期間,重慶市人大代表、長壽區人民醫院醫生董長明提交了一份《關于加快制定分娩鎮痛收費標準的建議》。作為長期工作在醫療一線的麻醉師,董長明建議盡快出臺分娩鎮痛的收費標準,解除醫生推廣分娩鎮痛的后顧之憂,并盡可能將分娩鎮痛收費納入醫保報銷范圍,體現與產婦共擔分娩之痛的人文理念。
張曉紅則希望能夠更合理地設置產房,例如在產房設置手術室,實現分娩鎮痛和產房極簡手術的一體化管理。“可以給產房派一組麻醉師,既能負擔白天的手術,也能負責分娩鎮痛,提供全方位保障。現在的問題就是空間條件非常有限,要想改善現有條件,還需要想辦法去進一步努力。”張曉紅稱。
據了解,中轉的剖宮產是分等級的,紅色等級意味孩子極度危險,要爭取盡快把孩子生出來;橙色等級,從進手術室一直到麻醉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走綠色通道,盡快到手術室進行手術;再有就是黃色等級,相對有充足的時間,可在當班內完成。
在談到麻醉師隊伍的發展時,張曉紅指出,想要完全實施貫徹分娩鎮痛,還需各方的共同努力。希望管理層能更多關注到麻醉師群體,特別是在政策方面給予麻醉學科全方位的認可與支持,讓這支隊伍能夠健康茁壯成長,從而給孕產婦一個安全的保障。
其實,麻醉師對于推廣分娩鎮痛工作的作用,已不止張曉紅一位專家提到過。在分娩鎮痛試點工作的通知下發后,丁香診所產科主治醫師田吉順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出,產科醫生負責與孕產相關的事宜,而麻醉醫生負責管理產婦的疼痛,以及監護產婦的各項生命體征。因此,需要穩步推進麻醉醫生特別是產科麻醉的培養與發展。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分娩 鎮痛 產婦 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