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這種怪病會“變臉”!燒心、胸痛、腹痛……都是它
“單行道”變“雙行道”,一路從嘴燒到心
這兩年,焦大爺再也不敢躺著睡覺了。因為只要一躺下,一股酸澀的液體就會從胃到食管,再到口腔,自下而上,一路上涌,直至焦大爺被嗆得根本無法入睡。睡覺時還會有一陣沒一陣的睡眠呼吸暫停,更是讓老伴心驚肉跳,一度嚴重到需要用呼吸機輔助呼吸,才敢安心地睡一覺的地步。
本以為是什么怪病,到醫(yī)院一檢查,才知道是患上了胃食管反流病。
1998年,上海、西安曾做過一次大規(guī)模的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學調查,調查顯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分別為5.77%和3.87%。
2011年,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消化醫(yī)師分會發(fā)起的針對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2000名體檢者中有67%的人出現(xiàn)過明顯的消化道癥狀,其中13.4%的人是因患有胃食管反流病而出現(xiàn)消化道癥狀的。以13.4億居民的基數(shù)估算,我國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已達1億人。
人體正常的消化道結構,是從口腔開始,經咽部至食管、胃、十二指腸、小腸、大腸至肛門,食物消化也是沿著這個路徑向下,而胃食管反流病,則是胃、十二指腸的內容物反流而上,涌入食管。
明明是胃和十二指腸的液體,怎么會往上走呢?似乎有點違背地心引力。
“在胃與食管之間,有一扇‘城門’叫賁門。”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y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yī)師張敏介紹,賁門是一個特別的閥門,不阻礙食物的下行,但可以屏蔽胃酸反流。
然而,一旦賁門結構因為年齡因素“老化”,或因為其他原因導致其失去了正常功能,原來的秩序就會被打亂,“單行道”就會變成“雙向道”,不僅食物可以繼續(xù)下行無阻,同時胃里的胃酸也能逆流而上了,在食管和咽喉處搞破壞,導致反流性食管炎、咽喉炎、齲齒、甚至造成食管潰瘍,形成胃食管反流病。
在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yī)院消化內科,跟焦大爺類似的病友有很多,他們中大多數(shù)是老年人。60歲以上的老人大多心肺功能下降,若胃內容物經過反流至食管,引起泛酸、燒心,然后繼續(xù)跑到喉嚨,則會引起咽部異物感,造成聲音嘶啞及反復咳嗽,甚至一部分反流物會跑到氣管中。嬌氣的氣道黏膜可經不起胃內容物的折磨,因此呼吸困難、胸悶、氣短等癥狀會隨之而來。
最會“變臉”的病,45年轉了十來個科室
“我到底得了什么病?活著還不如死了算了!”從14歲到59歲的45年中,陳鑫(化名)一直在和一種怪病抗爭。
追溯病史,得從她小時候說起。從小她就有個外號,叫“牛胃”。無論是不是吃飯時間,她的嘴就沒停過。每次她咽下不久的食物,都能像牛胃里的草一樣重新變回到嘴里,她就嚼吧嚼吧地再咽下去。同時,她的胃還經常疼痛、胃酸、燒心,但自己和身邊的人完全不知道這是因為什么原因。
幾十年間,求醫(yī)無數(shù),有人說是脾胃差,有人說是胃神經功能癥,草草吃了一些藥,病也不見好。舊癥未去,又添了“新病”:失眠、耳鳴、心臟病、鼻子不通氣、到后來胸背部疼得徹夜難眠,腰和背都快直不起來了,臉上浮腫,渾身沒勁,坐著、站著、躺著,怎么著都不舒服。
最讓人后怕的是,有一天吃完晚飯,陳鑫覺得喉頭發(fā)癢,咳嗽了幾聲,正要喘口氣,突然覺得氣管像堵住一樣,空氣都吸不進來,她試著停了一下再吸氣,還是吸不進來,本來想叫家人,可連說話都費勁,用盡全身力氣說完“去、醫(yī)、院”三個字,已是大汗淋漓,臉色青紫。
好在她家附近就有醫(yī)院,家人及時送醫(yī)后,保住了性命。
一度以為自己被判了死刑,結果無意間陳鑫看到了《健康時報》2006年刊登的一篇名叫《院士被6次誤診之后》的文章,陳鑫才恍間意識到,自己可能患上胃食管反流病。
陳鑫到原火箭軍總醫(yī)院(火箭軍特色醫(yī)學中心)胃食管反流病科,經各項檢查后確診為胃食管反流病!現(xiàn)任火箭軍特色醫(yī)學中心胃食管反流病科主任吳繼敏親自手術,30分鐘后,陳鑫就擺脫了折磨自己45年的“怪病”。
要說胃食管反流病的怪,就怪在會“變臉”,讓很多人壓根不知道自己患上了此病。
吳繼敏介紹說,科室12年來接診的萬余名患者中,除了泛酸、燒心等消化道癥狀外,有一半患者還伴有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癥狀,這些患者長期以來都被當成單純的哮喘來治,結果越治越糟。
張敏在臨床上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很多患者都能準確辨別出泛酸、燒心是胃食管反流患者的典型癥狀。如果自己是這些典型的癥狀,他們會主動來消化內科或相關科室就診,但對于那些非典型癥狀,如胸痛、腹痛、惡心、反復口腔潰瘍、口臭、口水過多、慢性咽炎、聲音沙啞、突發(fā)性耳聾、咳痰、支氣管哮喘等,大多數(shù)人就沒有那么“火眼金睛”了,往往在數(shù)個科室兜兜轉轉,最終卻一無所獲。“胃食管反流病和很多的疾病都容易混淆,但特別要注意的是胃食管反流引起的胸骨不適和心源性胸疼之間的區(qū)別。”北京朝陽醫(y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yī)師郝建宇介紹說,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不僅要關注反流的典型癥狀,也要關注非典型癥狀,比如胸骨不適。
郝建宇解釋,食道位于胸骨后方,如果出現(xiàn)酸的反流或是堿的反流,那么它會刺激胸骨后方從而產生疼痛感。這時就需要鑒別,這到底是心臟的問題,還是反流的問題。
一般而言,如果病人疼痛時間較長,如果每次比如超過10分鐘,20分鐘,甚至達到半個小時以上,而且疼痛發(fā)作時間和進食時間比較靠近,那么就考慮是反流導致的。
如果疼痛時間較短,比如疼了幾秒或幾分鐘就過去了,且他疼痛多是在上下樓或運動以后出現(xiàn),這時我們就要警惕這種不舒服可能是心臟的病。
一家四代逃不掉,防反流先改生活習慣
“孩子到底得了什么病?為什么一直治不好?”王秀麗(化名)和丈夫的心就像刀割得一樣疼,但又束手無策。
兒子小龍從6個月大起,就出現(xiàn)了喘息、氣短、咳嗽的癥狀。先后被診斷為肺炎、哮喘,每天吃藥像吃飯,但一直沒什么用,直到來北京才確診為胃食管反流病,并在用藥后才徹底擺脫了這個久治不愈的怪病。
不僅是兒子,王秀麗后來才知道,自己、自己的媽媽、姥姥出現(xiàn)過的喘哮、咳嗽,呼吸困難癥狀的背后都是胃食管反流病在作祟。然而,由于當時得不到合理的診斷治療,王秀麗的媽媽、姥姥都在四十多歲時就去世了。
“雖然無法調查這一家四代同患反流病的原因,但我們可以推斷,這與家族的飲食起居、生活習慣、脾氣性格等都有一定的關聯(lián)。”吳繼敏說。
此外還有一些咳嗽哮喘也和反流相關。郝建宇有個朋友,平時跟朋友聚餐喝酒非常猛。每次見到他,他兜里都揣著激素,說是為了治哮喘。可詢問之下,得知他家里沒人有過哮喘的病史,出于消化內科醫(yī)生的警覺,郝建宇問他是否有其他癥狀,果真,他說自己還有很嚴重的泛酸和燒心,后來醫(yī)院確診是胃食管反流病。
“反流多數(shù)是和我們的生活習慣相關,比如說長期飲酒、吸煙、喝茶或長期喝咖啡,這些刺激食物會增加胃酸分泌從而引發(fā)疾病。”除了生活習慣,體型肥胖、有食管裂孔疝者以及年老者都容易出現(xiàn)胃食管反流病。
吳繼敏提醒,想要預防胃食管反流病,首先要從生活習慣上進行改善,比如不要飲食過飽。因為飲食過飽引起胃內壓力增加,胃氣上逆,可導致反流。
不要抽煙、飲酒,抽煙會引起下食管括約肌松弛,導致胃酸反流,飲酒會使食管蠕動,導致食管清除酸性物質的能力下降;少吃高脂肪和高蛋白飲食,肥胖會使腹部壓力增高,更容易把胃里的物體“擠”回到食管中。
另外,建議睡前2~3小時不要進食,飯后不要立即躺下;睡覺時可把床頭稍微墊高,使人躺下時身體形成一個小角度,防止胃內容物回流。
認清反流真面目,四大檢查手段少不了
泛酸、燒心、胸痛、腹痛、惡心、早飽、反復口腔潰瘍、口臭、口水過多、慢性咽炎、聲音沙啞、突發(fā)性耳聾、咳痰、支氣管哮喘……
盡管可疑癥狀說了那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打嗝兒、泛酸都是胃食管反流病的疾病信號,比如一頓饕餮的自助大餐之后,胃承載不了那么多容量的食物,只能動用更多胃酸消化食物,于是食物和胃酸推推搡搡,奪門而出,但并不能就此把自己扣上胃食管反流病的帽子。
認清胃食管反流病真面目,不能跟著感覺走,想要了解真相,四大檢查手段少不了。
一般來說,醫(yī)生會按照以下順序來逐一排查:PPI試驗(質子泵抑制劑)、胃鏡、食管測壓、24小時pH監(jiān)測。除此之外,張敏介紹,還有一種方式是醫(yī)生根據患者的癥狀進行診斷性用藥,這是為了協(xié)助診斷而使用藥物一種方式,如果患者的反流癥狀得到緩解,則可反證確診,如果沒有得到緩解,則要考慮其他病因的可能。
吳繼敏主任提示,依據反流物到達的部位不同,胃食管反流病可分為四期:
胃食管期:胃內容物進入食管,引起燒心、胸痛、背痛、噯氣、吞咽困難等癥狀;
咽期:反流物到達咽喉部,引起咽喉疼痛、咽異物感、癔球癥、聲音嘶啞等;
口鼻腔期:反流物到達口腔、鼻腔或中耳,引起泛酸、口苦、口腔潰瘍、流清鼻涕、鼻滴后流、鼻塞、耳鳴、聽力下降等癥狀;
喉氣管期:反流物進入氣管,引起咳嗽、咳痰、憋氣、哮喘、吸入性肺炎、肺纖維化等,此期癥狀最重,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會發(fā)生喉痙攣危及患者生命。
目前,胃食管反流病主要依靠內科藥物治療。最常見和有效的西藥是質子泵抑制劑,這類藥物憑借強大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可以有效改善胃酸反流造成的食管炎,包括泛酸、燒心、胸痛等癥狀,但不足之處是停藥后很容易出現(xiàn)癥狀反復。癥狀嚴重者,還可通過胃鏡下賁門微量射頻、腹腔鏡下胃底折疊手術來進行治療。
編者注:胃腸動力性疾病包括胃食管反流病(GERD)、功能性消化不良(FD)、假性腸梗阻(IPO),故此次推薦的胃食管反流病專家均為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第十一屆委員會胃腸動力學組組長和副組長
陳旻湖,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副院長,消化內科首席專家,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第十一屆委員會主任委員、胃腸動力學組組長;擅長:克羅恩病及潰瘍性結腸炎等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診治;出診時間:周二全天(炎癥性腸病門診)。
劉詩,武漢協(xié)和醫(y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第十一屆委員會胃腸動力學組副組長;擅長: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診治,包括慢性便秘,肛門直腸測壓、生物反饋治療、內鏡診療技術,應用ERCP診治膽胰疾病、內鏡下切除息肉等;出診時間:周二上午、周四上午,周三下午(慢性便秘門診)。
肖英蓮,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yī)師,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第十一屆委員會胃腸動力學組副組長;擅長:胃腸動力障礙性疾病的診治,尤其是胃食管反流病、賁門失遲緩,食管痙攣等疾病;出診時間:周二下午、周四上午。
費貴軍,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yī)師,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第十一屆委員會胃腸動力學組副組長;擅長: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腸易激綜合征,炎癥性腸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便秘等消化系統(tǒng)疾病;出診時間:暫無。
戴菲,西安交大附屬二院消化內科主任醫(yī)師,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第十一屆委員會胃腸動力學組副組長;擅長:消化道運動功能、胃腸激素及胃腸運動障礙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療;出診時間: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胃食管反流 賁門 火箭軍總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