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上海專家發表藥物性肝損研究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茅益民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85醫院教授陳成偉作為共同通訊作者,日前在消化疾病領域頂級期刊《胃腸病學》在線發表《中國大陸藥物性肝損傷發生率及病因學》研究論文。據悉,該論文是中國學者首次在世界頂級醫學期刊發表的反映中國大陸藥物性肝損傷(簡稱DILI)流行病學、病因學、臨床特征等整體現狀的研究成果,引起國際同行高度重視。
眾所周知,藥物性肝損傷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藥物不良反應之一,也是當前急性肝損傷最為常見的病因之一,嚴重者可導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近年來,我國在因肝病需住院的患者中,藥物性肝損傷所占的比例在不斷增加。在我國肝病中,DILI的發生率僅次于病毒性肝炎及脂肪性肝病(包括酒精性及非酒精性),發生率較高,但由于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和診斷標記物,尤其是藥物造成的慢性肝損傷起病較隱匿,臨床上常常不能被發現或不能被確診。因此,藥物性肝損傷的發生會顯著增加額外的社會和經濟負擔。
這項回顧性流行病學研究共納入中國大陸地區308家醫院的25927例藥物性肝損傷患者,是國內迄今最大規模的藥物性肝損傷流行病學研究。研究報道了中國大陸地區綜合性醫院和專科醫院住院患者藥物性肝損傷診斷率,并以此為依據估算中國大陸地區普通人群藥物性肝損傷的發生率。結果顯示,我國普通人群中每年DILI的發生率至少為23.80/10萬人,高于西方國家報道,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同時,研究也展示了在中國人群中導致藥物性肝損傷的主要可疑藥物(包括西藥、中成藥、草藥、膳食補充劑等)及臨床特征、治療現狀等方面的情況。
研究顯示,在我國引起肝損傷的最主要藥物為:各類保健品和傳統中藥(占26.81%)、抗結核藥(占21.99%)、抗腫瘤藥或免疫調整劑(占8.34%)。此外研究還發現,13%的患者為慢性藥物性肝損傷,23.38%的患者在發生DILI時合并有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等基礎肝病,而這些患者的肝損傷更為嚴重,而且,發生肝衰竭和導致死亡的風險更大。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藥物性肝損傷 仁濟醫院 《胃腸病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