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絕大部分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狀況良好 非農村好于農村
我國絕大部分國民心理健康狀況良好
本報北京2月23日電(記者齊芳)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日前發布了首個“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7—2018)》。報告顯示:我國絕大部分國民心理健康狀況良好,非農村人口整體好于農村人口。這一報告已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未來將每兩年發布一次。
中科院心理所所長傅小蘭研究員介紹,心理健康藍皮書以最近三年的大型心理健康調查為基礎,探討了我國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現狀,發展趨勢及影響因素,并就進一步維護和改善國民心理健康狀況提出了一些建議。
報告副主編、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陳祉妍介紹,藍皮書顯示,我國城鎮人口中大多數人心理健康狀況良好,僅少數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2007—2008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國民心理健康狀況研究小組對我國10~100歲城鎮居民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全面測查,結果顯示城鎮人口中有11%~15%的人心理健康狀況較差,可能具有輕度到中度心理問題;2%~3%的人心理健康狀況差,可能具有中度到重度心理問題。而2011年—2012年國民重要心理特征調查項目發現,這4年間國民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相對變化不大,但農村人口的心理健康狀況總體比城市或非農村人口的心理健康狀況要差一些。
報告還對不同國民群體的心理健康特點和變化趨勢進行了調查。例如針對青少年和兒童的調查顯示,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焦慮、抑郁和孤獨感得分均高于普通兒童。“但其中也有不同。比較發現,留守兒童更容易焦慮和抑郁,而流動兒童更容易產生孤獨感。這提示我們,對留守兒童更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從而降低親子分離對留守兒童的負面影響;對流動兒童,減少對他們的歧視、讓他們在公立學校上學更有利于他們的心理健康。”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員劉正奎說。
陳祉妍介紹,調查顯示,我國國民對心理健康需求極大,而我國目前能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務很有限。陳祉妍表示,這提示我們應該盡快制定并推廣心理健康素養的評估標準及具體工具,持續監測國民心理健康素養,并通過大力支援和加強欠發達地區的心理健康科普工作,將心理健康技能培訓逐步納入大、中、小學的必修課程,鼓勵工青婦、社區居委會把心理健康科普教育作為常規工作等方法,不斷提高我國國民心理健康素養。
傅小蘭表示,當前我國的心理健康工作正在從快速增長走向日益規范的新階段,并逐漸從依賴西方的研究工具發展為結合自主研發的測量工具對我國國民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行有針對性的評估測量。她說:“對國民心理健康狀況的基本了解是指導心理健康服務的重要基礎。希望讀者通過這本藍皮書,能夠更好地掌握國民總體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狀況的變化趨勢、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特征、群體層面與個體層面的心理健康影響因素、心理健康問題導致的影響等情況,也希望這本藍皮書對國家和政府的相關工作能提供有重要意義的參考。”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健康藍皮書 傅小蘭 陳祉妍 國民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