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繪制新時代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宏偉藍圖——教育部負責人就《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和《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答記者問
新華社北京2月23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教育部負責人就兩個文件有關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請介紹一下《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編制的背景和意義。
答:制定教育現代化文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加快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舉措。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大力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持續加大教育投入,教育現代化加速推進,教育總體發展水平進入世界中上行列,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的歷史性成就。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教育工作作出指示批示,強調要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為建設教育強國指明了方向。2018年9月10日,黨中央召開全國教育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系統回答了關系教育現代化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對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向全黨全國全社會發出了加快教育現代化的動員令,為新時代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李克強總理在講話中強調,要準確把握教育事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全面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以教育現代化支撐國家現代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加快向創新型國家邁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必須加快教育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教育強國。從全球來看,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孕育興起,重大科技創新正在引領社會生產新變革,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正在不斷重塑教育形態,知識獲取方式和傳授方式、教和學關系正在發生深刻變革。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需求更為多樣,對更高質量、更加公平、更具個性的教育需求也更為迫切。必須抓住機遇,超前布局,以更高遠的歷史站位、更寬廣的國際視野、更深邃的戰略眼光對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作出戰略部署和總體設計,推動我國教育不斷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前進。
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先后頒布《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等綱領性文件,在不同歷史時期有力指導推動了教育改革發展。2035年是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時間節點,面向2035目標描繪好教育發展的遠景藍圖,為新時代開啟教育現代化建設新征程指明方向,培養造就新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編制《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也是我國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履行我國對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承諾,為世界教育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經驗、中國方案的實際行動。
問:請介紹一下兩個文件的定位。
答:兩個文件遠近結合,各有分工和側重,共同構成了教育現代化的頂層設計和行動方案。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是我國第一個以教育現代化為主題的中長期戰略規劃,是新時代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綱領性文件,定位于全局性、戰略性、指導性,與以往的教育中長期規劃相比,時間跨度更長,重在目標導向,對標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體戰略安排,從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國家現代化全局出發,在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改革發展成就和經驗基礎上,面向未來描繪教育發展圖景,系統勾畫了我國教育現代化的戰略愿景,明確教育現代化的戰略目標、戰略任務和實施路徑。
未來五年是實現兩個百年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實現2035年教育現代化目標奠定基礎的關鍵時期,也是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十三五”規劃收官和“十四五”規劃起步的銜接期。《實施方案》定位于行動計劃和施工圖,是本屆政府任期內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時間表、路線圖,突出行動性、操作性,重在問題導向,按照可操作、可落地、可監測、可評估的原則,聚焦未來五年教育發展的戰略性問題、當前教育發展面臨的緊迫性問題和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按照可實施、可量化、可落地的原則,將教育現代化遠景目標和戰略任務細化為未來五年的具體目標任務和工作抓手,指導推進今后五年教育改革發展,確保新時代教育現代化建設開好局、起好步。
問:請介紹一下兩個文件的起草過程。
答:教育現代化文件起草工作2016年初啟動,歷時兩年多時間,王滬寧同志多次對文件起草作出指示批示,孫春蘭同志多次就相關工作進行具體部署。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貫徹中央精神。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系統學習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認真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教育改革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深入貫徹中央關于未來發展特別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部署,努力將中央精神和國家戰略貫徹落實到文件中。
二是組織專題研究。組織專家對未來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趨勢、人口結構變化等開展前瞻性研究,邀請世界銀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政策建議。對各級各類教育發展目標進行測算論證,為文件起草提供了有力支撐。
三是深入開展調研。教育部黨組成員帶隊分赴各地開展調研。廣泛征詢了企業家、專家學者、各省(區、市)分管教育的負責同志以及部分高校書記校長的意見建議。系統收集分析全球主要國家最新教育戰略,赴聯合國教科文總部召開中國教育現代化國際咨詢會,聽取經合組織意見,分析研判全球教育改革發展趨勢。
四是廣泛征求意見。兩個文稿多次征求了相關部門和地方的意見,其中《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還廣泛征求了中央黨政軍群有關部門、人大政協機關、民主黨派中央、有關高校及部分黨的十九大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有關部門和地方積極參與,協同研究。書面征求了全國教育大會與會代表意見。對各方提出的意見建議,都進行了認真研究并予以充分吸收。
問:《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有哪些突出特點?
答:文件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具有以下鮮明特點:
一是服務國家人民。從鞏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要求出發,旗幟鮮明地提出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突出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主線。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出構建開放融合的現代教育體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順應人民期盼,讓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民。
二是體現前瞻引領。梳理國內外先進經驗和前瞻性研究成果,提出了我國教育現代化的基本理念。深入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大背景、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新機遇新挑戰,對接制造強國、科技強國等國家重大戰略,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明確了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思路和方向。
三是立足國情世情。對標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戰略安排,參照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在國家現代化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局中考慮我國教育定位。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聚焦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科學設定教育現代化目標任務。
四是突出改革創新。堅持以改革促發展,系統謀劃教育現代化的制度框架,將體制機制創新作為教育現代化的根本動力,充分運用新機制、新模式、新技術激發教育發展活力,確保教育現代化目標的實現。
五是注重規劃實施。堅持宏觀引導與具體行動相結合,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可落實的戰略任務,明確了實施路徑和保障措施。堅持總體規劃、分類指導,使文件在規劃教育現代化全局的同時對各地推進實施具有更強的指導性。
編輯:秦云
關鍵詞:中國教育現代化 2035 教育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