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千里水脈潤北方——南水北調中線輸水成效綜述
新華社北京2月15日電題:千里水脈潤北方——南水北調中線輸水成效綜述
新華社記者于文靜
冬日的京冀郊外,瑞雪覆蓋著大地。在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北拒馬河暗渠,南水在陽光照耀下更顯清澈。
據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消息,截至15日,中線工程累計輸水達到200億立方米。沿線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的百姓在水安全、水生態和水環境方面的幸福感大大提升。
5300多萬人喝上甘甜南水
2月15日上午,在位于北京市房山區大石窩鎮的惠南莊泵站,國內最大的單級雙吸離心泵正在向北京輸水。惠南莊泵站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干渠上唯一的一座大型加壓泵站,正如人體的心臟,為千里水脈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南水送來清涼。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5300多萬人已喝上甘甜的南水,500多萬人告別了高氟水、苦咸水。
據了解,河南受水區37個市縣全部通水,鄭州中心城區自來水八成以上為南水;河北石家莊、邯鄲、保定、衡水主城區的南水供水量占75%以上,滄州達到100%;南水占北京主城區自來水供水量的73%,密云水庫蓄水量自2000年以來首次突破25億立方米;天津市14個區居民全部喝上南水,南水成為新的供水“生命線”。
喝好水直接關系百姓的幸福感。監測顯示,通水以來,中線水源區水質總體向好,輸水水質保持在優于Ⅱ類,其中I類水質斷面比例占82%以上。北京市自來水硬度明顯下降,公眾普遍感到水堿減少,飲水口感更好了。
河湖地下水重現生機
冬日暖陽下,河北滹沱河畔的冀之光廣場附近流水潺潺,不時有水鳥飛過。難以想象這里曾是四季無水、到處垃圾。
干涸了幾十年的滹沱河重現生機,是南水北調工程生態補水的一個縮影。記者從中線建管局了解到,中線一期工程連續兩年利用汛期棄水向受水區30條河流實施生態補水,已累計補水8.65億立方米。自2018年9月開始,水利部、河北省人民政府開展華北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河湖地下水回補試點。生態補水使河湖水量增加、水質提升。
監測顯示,天津市中心城區4個河道斷面水質改善到Ⅱ類至Ⅲ類;河北省白洋淀監測斷面入淀水質提升為Ⅱ類;河南鄭州市補水河道基本消除了黑臭水體;北京城區新增550公頃水面,生態環境顯著改善。
工程通水以來,通過限制地下水開采、直接補水、置換擠占的環境用水等措施,遏制了黃淮海平原地下水位快速下降的趨勢。據監測,截至2018年5月底,北京市平原區地下水位與上年同期相比回升了0.91米;天津市地下水位38%有所上升,54%基本保持穩定;河北省深層地下水位由每年下降0.45米轉為上升0.52米;河南省受水區地下水位平均回升0.95米。
提前部署保障冰期輸水
“冬季輸水因為天氣寒冷,總干渠結冰很正常,關鍵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控制閘門受到冰凍影響,保障冰期輸水的安全調度和運行平穩。”中線建管局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據了解,為了應對極寒天氣,中線建管局采取了一系列舉措:制定冰期輸水調度方案,保持總干渠高水位運行,一旦形成冰蓋,實施小流量輸水;加強對水溫、流速和流量的觀測,加強工程巡查巡視;在全線增加28條攔冰索、攔冰桶,在重要的控制閘前安裝擾冰裝置;增加應急搶險車等。
工程全線列出了冰期輸水三個重要部位:崗頭、西黑山和北拒馬河三個控制閘。現場管理處提前準備,弧形閘門槽兩側的電融冰裝置已實現智能化,檢測溫度低于5攝氏度時,電融冰裝置自動啟動,控制設備溫度在0到5攝氏度之間,確保不結冰。同時,搶險隊伍配備了專業工具,可以迅速投入破冰、撈冰、運冰作業。在經歷了2016年的極端天氣后,有關部門在冰期輸水方面已經積累了相當經驗。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中線 輸水 南水北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