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競選變成名利秀 家長委員會須完善獨立工作機制
記者注意到,自2017年起,各種關于家委會的事端就頻頻引起輿論風波。
上海一小學家長微信群內,爸爸媽媽們為競爭成為“家委會”成員,亮出各自履歷:“我是某大學碩士”“我是外企HRD”“我多才多藝,屢獲殊榮”……一場競選演變為“名利秀”,令人大跌眼鏡。
2017年11月,四川雅安某中學收取千元感恩費,“最少捐款1200元,上不封頂”。據稱,感恩是假,收費是真,而家委會的作用是提供“民意”,為校方的創收行為披上“合法”的外衣。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幾乎每個月都有人發布帖子吐槽家委會的種種問題,其中很多都與錢掛鉤,比如收取上百元班費后沒有任何明細,還有家委會成員濫用權力等。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媒體報道的家委會出現的一些現象和問題,在中國的很多地方經常出現。學校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會請家委會來解決,但應嚴格限定在一定的范圍內。
“目前,家委會的建設整體來說還不夠普遍,甚至不夠完善。”儲朝暉說,中國家委會的狀況跟中國社會的風氣有一定的相關性。此處的社會風氣,就是不講規則,人和人之間缺少平等。學校和家委會之間缺少平等的基礎,就會影響到家委會的正常運行和健全規范。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向記者分析,目前家委會出現的問題,是因為沒有按照真正意義的家委會規則來選舉家委會成員、獨立開展家委會工作。
“我國中小學雖然已有家委會,但其實這并不是真正的家委會,而是只有家委會概念的‘假家委會’。這導致本來應該代表家長參與學校辦學管理、監督,維護學生權利,緩解家長焦慮的家委會,反而給家長帶來新的困擾。”熊丙奇說,從現代學校治理角度看,家委會是受教育者的代表,因此明確家委會的職權范圍很重要。一所學校的事務,分教學事務和非教學事務,教學事務應該由教師委員會負責管理;非教學事務則應該更多地由家長委員會參與。目前存在的一大問題是,有些學校的家委會,過多參與教學事務,包括聽課、陪學生上自習、評價教師等,這其實是干涉教學事務。而本應該參與管理的非教學事務卻較少參與,這些事務包括訂購校服、學生收費、學生安全等。
“主要還是因為家委會是由學校安排工作,而非自主確定工作。如果家委會自主確定工作,那么就會從怎樣更好地維護學生權利、和學校一起給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生活環境等角度來開展家委會工作。”熊丙奇說。
真正發揮議事作用
選舉產生優于委派
“姓家”還是“姓校”?家委會不是“家長幫”。這在家長圈中爭論已久。
在采訪中,很多家長堅持“姓家”,因為都由家長構成,要代表家長群體的利益與校方博弈。
然而,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根據教育部建立家委會的相關文件精神,家委會的定位是在學校的指導下履行職責,參與學校管理、參與教育工作、在學校與家庭之間進行溝通。
“家委會的主要職能是協調家長和學校之間的關系,對學校一些涉及學生的事情進行決策,有一定的建議權和決策權。學校與學生相關的事情也應該征求家長的意見。”儲朝暉認為,學校對家委會的指導作用,主要是指專業上的指導,但是家委會本身有議事決策的權利,包括對學校的監督,應該具有相對獨立性,不能成為班級或者班主任簡單支配的一個組織,“當然需要處理好學校和家委會兩者之間的關系,在這兩個關系中,雙方都要注意到自己的邊界和底線”。
此外,曾有業內人士質疑,目前,有部分學校的家委會走到了另一個極端,曲解了監督學校工作的職能定位,從“監督”變成了“護犢”。在很多問題上,片面考慮己方的利益和訴求,沒有站在家校共同的立場來審視問題,一味地強調所謂的維權,缺乏對學校的基本信任。
在熊丙奇看來,真正意義的家委會,首先應該由全體家長選舉產生,而不是由校方委派。由校方委派產生的家委會委員,并不能代表家長參與學校辦學管理、監督,也不可能維護全體學生的權利,而會變為一種特殊身份,是學生家長中的“有權有勢”者。這樣產生的家委會,就存在不定期換屆、換屆還是那幾個家長的問題。而且,把家委會的性質限定為“聯誼會”以及“特殊利益機構”。
“只有由家長選舉產生的家委會,才會對選舉的家長負責,才可以做到家委會定期換屆,以及所有家委會委員接受家長們的監督。”熊丙奇說。
熊丙奇認為,未來要想讓家委會在中國起到真正的作用,家長委員會就必須要有明確而獨立的工作機制。目前,很多家委會并不獨立運行,而是配合校方工作,這導致家委會監督學校的功能弱化,有的家委會甚至變為“擺設”和“工具”。所謂“擺設”,就是成立后并不發揮作用;所謂“工具”,則是在學校不便出面時,由家委會出面,諸如向學生收費,用家委會的名義,這嚴重影響家委會的形象。要讓家委會發揮作用,就必須獨立運行,有自己獨立的工作計劃。這樣才能讓家委會促進學校的現代治理、提高學校的現代治理能力,不能只有家委會的概念,而沒有家委會的實質。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競選 名利秀 家長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