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風正一帆懸——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一年間
兩個月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表決通過。
如潮的掌聲中,“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寫入國家根本法。
這一重要修改,首次把黨的領導由宣示性的敘述,上升為具有約束力的憲法規范,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提供了憲法依據。
有資格全面領導,更有責任全面擔當。
這一年,黨的紀律檢查機構與國家監察機構有效整合,中央深改組等4個小組改為委員會,部分黨政機構整合重組……從體制機制上進一步確保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
這一年,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出席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全國教育大會等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為各領域改革發展指明前進方向;親自到會祝賀共青團十八大、工會十七大、婦女十二大……對各群團組織寄予殷切期望。
初夏時節,膠東半島海碧天青。
在膠東(威海)黨性教育基地劉公島教學區,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我一直想來這里看一看,受受教育。要警鐘長鳴,銘記歷史教訓,13億多中國人要發憤圖強,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好更強大。”
殷鑒未遠,來者可期。新時代推進偉大事業,中國共產黨唯有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內,才能開新局于偉大的社會革命,無愧于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主心骨、頂梁柱。
對于如何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習近平總書記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
他諄諄告誡全黨同志:“在全面從嚴治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有差不多了,該松口氣、歇歇腳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勞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見成效就見好就收的想法。”
一年來,習近平總書記以強烈的擔當精神、堅定的意志品質,高瞻遠矚、高位推動全面從嚴治黨。
決心更強——在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強調“重整行裝再出發”,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要求“把黨的偉大自我革命進行到底”,“得罪千百人,不負十三億”的堅定決心貫穿始終;
制度更嚴——正式成立國家監委,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開展十九屆中央第一輪巡視和脫貧攻堅專項巡視,不能腐的制度越鑄越牢;
力度更大——向外逃人員發出“敦促自首公告”的最后通牒,僅2018年前三季度就處分省部級及以上干部39人,不敢腐的震懾更加有力;
……
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
2018年12月13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對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作出重大判斷,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重大成果。
人們看到,一年來,世界上最大的政黨在堅守初心中煥發新氣象。
——政治建設成為黨的各項建設的統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正式確立,3年內第二次修訂《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
——理想信念不變,以最高規格大會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反腐決心不變,前三季度全國紀檢監察機關處分40.6萬人;擔當作風不變,脫貧攻堅、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等各條戰線涌現更多共產黨員攻堅克難身影……
以“風物長宜放眼量”的宏闊格局,開辟大國外交新境界
許多年后,當人們回望2018年國際風云變幻時,“大變局”一詞定會躍然而出。
不畏浮云遮眼,不懼逆流洶涌。一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敢為砥柱立中流,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天下情懷,引領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開辟嶄新局面。
盛夏時節,中央外事工作會議時隔四年在京召開,確立了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導地位,以“十個堅持”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對外工作的基本問題,為全面推進新時代對外工作明確前進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格局更宏闊、目標更高遠、步履更從容。
深耕細作,統攬全局,中國朋友圈越做越大,中國主張更加深入人心——
這是一張線路密集的航程圖:亞太-歐洲-拉美。
臨近歲末,半個多月時間,飛越兩大洋、跨越四大洲,行程6萬公里,累計飛行70多小時,出席百余場活動。
這是一份貫穿全年的日程表:4月博鰲亞洲論壇年會、6月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9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11月上海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從仲春到初冬,一次次主場外交,一場場主旨演講,向世界傳遞出清晰的中國聲音、積極貢獻中國方案。
2018年,習近平主席先后展開4次出訪,足跡遍布13國,親自擘畫4大主場外交活動,在國內同140余位外國元首、政府首腦等會談會見……
如同鯤鵬展翅,2018年的中國在世界風云激蕩中乘風翱翔。
當地時間12月1日晚,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場會晤全球矚目。
遠超預計時間的會晤臨近尾聲,房間內響起掌聲:中美元首就經貿問題達成了原則共識,為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帶來重要利好。
中朝領導人百日內三次會晤,創下兩國高層交往新紀錄;中印領導人漫步武漢東湖,開啟兩國高層交往新模式;中日高層一系列往來推動兩國關系破冰回暖;中國東盟互信增強,“南海行為準則”磋商駛入快車道;中俄關系堅如磐石,兩國元首友誼深厚;多米尼加等三國4個月內先后同中國建交或復交,“邁出順應潮流的正確一步”……
通盤謀劃,精準落子,面對全球力量消長帶來的格局變化、利益調整,中國展現出越來越成熟的外交智慧、越來越穩健的戰略定力。
義利相兼、謀求共贏,與世界共享發展機遇——
2018年12月12日,寒潮襲擊下的北京滴水成冰。人民大會堂內,燈光璀璨,氣氛熱烈。在習近平主席和厄瓜多爾總統莫雷諾共同見證下,中厄兩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等雙邊合作文件。
作為當今世界重要的國際合作平臺、廣受歡迎的全球公共產品,“一帶一路”因其平等、開放、普惠的特質,讓更多國家分享中國發展紅利。
東非第一條電氣化鐵路亞吉鐵路正式投入商業運營,馬爾代夫中馬友誼大橋合龍貫通,中老鐵路、中泰鐵路、雅萬高鐵等穩步推進……
一年來,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中國向世界提供的另一優質公共產品——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2018年又迎來9個意向成員,亞投行成員總數達93個。
從“一帶一路”倡議落地生根到亞投行不斷吸收新成員,從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到一系列擴大開放措施陸續出臺,中國以實際行動詮釋著共促發展、合作共贏的責任擔當。
“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弱肉強食、贏者通吃是一條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贏才是越走越寬的人間正道。”習近平主席的話贏得各國廣泛贊同。
和衷共濟、引領潮流,彰顯心系天下的大國情懷——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2018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會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時如是說。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
站在世界前行的十字路口,中國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積極推動構建新型大國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從載入多份聯合國大會決議,到成為中國和50多個非洲國家的政治共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已成為引領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鮮明旗幟。
有外媒評價,“命運共同體”成為習近平主席在諸多重大場合講話中的高頻詞,這個來自中國的全新理念描述的是一個相互合作的世界,以共贏為前提體現了一種不同于落后模式的新型國際關系。
登高望遠天地闊,縱橫捭闔自從容。
當初升的太陽普照神州,新的一年如約而至。
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眺望新的奮斗征程,一個個重要時間節點,是我們繼續前行的坐標。
時代,總會以出卷人的姿態,站在我們面前。
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沿著100年偉大復興之路、70年社會主義建設之路、40年改革開放之路接力探索、接續奮斗,一定能夠再次寫下無愧于歷史的答卷。(記者秦杰、張曉松、陳芳、趙超、劉錚、白潔、胡浩、林暉)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黨中央 治國理政一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