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為啥總到歲末才覺知時光的急促
有一種急促,平日感覺不到,一到歲末就突然察覺,令人慨嘆,那就是時光的急促。12月10日,《時間都去哪兒了?中國時間利用調(diào)查研究報告》在京發(fā)布。報告用數(shù)據(jù)分析的方法,讓我們看到過去一年不同年齡段人群的時間分布,令人心生感慨。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盤點和解剖國人過去一年的時間分布狀況,是一種“黃金易得,韶光難留”的真誠告誡,也是一種如何更合理配置時間的現(xiàn)實提醒。
踩著2018年的尾巴深情回望“這一年,時間都去哪兒了”,我們看到,2017年我國居民每天勞動時間為7.43小時,比2008年減少了0.47小時;休閑社交和自我照料時間為15.79小時,比2008年增加了0.26小時。勞動時間總體上減少,休閑社交和自我照料時間增加,看似微小的數(shù)據(jù)變化,反映了我們的時間自主性在增強,也反映了居民生活品質(zhì)整體在提升,“詩和遠方”離大家越來越近。
報告提到的“中小學生睡眠不足,大學生上課時間最短”,切中了現(xiàn)實肯綮。現(xiàn)在,中小學雖說在“減負”,但各種培優(yōu)又把家長和孩子裹挾其中,孩子的書包依然很重,作業(yè)寫到11點后,睡眠不足等問題還是比較突出,而到了應該學習鉆研的大學校園,學業(yè)要求又失之于寬。如何緩解家長的“起跑線焦慮”,把睡眠時間、童年時光交給孩子,確保該玩的年齡玩,該學的年齡學,值得深思。
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和與之相關的活動占據(jù)了他們的大部分時間。這提示人們,人到中年,忙碌之余也應盡量多一點浪漫和詩意,適當放松身心,稀釋生活的油膩,以免陷入“當年志氣俱消盡,白發(fā)新添四五莖”的惆悵里。“去日兒童皆長大,昔年親友半凋零。”老年人最怕的是孤獨,過去一年,他們卻常常遭遇照料“赤字”,這給天下兒女提了一個醒:盡孝在當下,不要空留“子欲養(yǎng)而情不待”的遺憾。
至于玩手機消耗了人們大量的時間,則儼然是一種嚴重的社會病。適當放下手機,我們才能集中注意力做事,以免時間被手機消耗,以免精力被微信等軟件肢解地七零八碎。盤點即將過去這一年的匆匆時光,可能有喜悅、有憂傷、有追悔、有留戀,不論如何,時間總會不斷向前,何不以樂觀心態(tài)認真把握當下,熱情擁抱即將到來的2019年!
“寂寂柴門村落里,也教插柳記年華。”花開花謝、春去春來,我們無法改變時間的長度,卻可以增加它的厚度。比如,更加勤勉惜時,遵從古人“人生百年有幾,念良辰美景,休放虛過”的忠告。再比如,讓有限的時間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在時光的奔騰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順應孩子成長的規(guī)律、呼應內(nèi)心的熱愛和夢想,不至于渾渾噩噩,隨波逐流,臨了臨了才恍然發(fā)覺時光急促、歲月無情。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時間 時光 急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