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抗日壯士 英氣沖天——董天知
新華社鄭州12月9日電(記者王爍)在河南省滎陽市老城南街,一座青磚灰瓦的三進院落內,矗立著一尊董天知半身銅像。這是山西犧盟會杰出領袖之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山西新軍的重要領導人之一董天知的出生地。
董天知,原名董亮,曾易名董旭生,1911年生,河南滎陽縣人。早年參加進步學生運動,直接受黨的著名農民運動領導人彭湃的影響,參加革命活動。1929年,他考入北平宏達學院,參加互濟會、反帝大同盟等黨的外圍組織。不久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任共青團北平市委組織干事兼兒童局書記。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1年董天知被捕入“北平軍人反省分院”(即草嵐子監獄),敵人施盡種種酷刑。在政治誘降和死刑威脅面前,他始終大義凜然,忠貞不屈。
1934年冬,獄中政治犯50余人,為要求下鐐、看報,舉行絕食斗爭。組織上考慮到董天知長期臥病不起,身體虛弱,決定不讓他參加。他堅定表示,“個人生命事小,政治影響事大。”毅然參加絕食斗爭。到斗爭取得勝利時,董天知已是奄奄一息。
1936年9月,董天知經黨組織營救出獄,10月下旬被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往山西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參與領導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和建立山西新軍的工作。1937年9月在犧盟會第一屆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執行委員和抗日救亡先鋒總隊總隊長。曾率山西各界慰問團到華北前線慰問抗日的第29軍將士。同年11月起先后任山西抗敵決死第3總隊政治主任、第3縱隊政治部主任和縱隊軍政委員會書記(后任政治委員)、山西第5行政區保安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參與領導粉碎了反動軍官李冠軍策動的軍事叛亂,指揮部隊在晉南、晉東南配合八路軍主力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同時,為把新軍建設成一支真正的人民軍隊,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
1940年整軍后,董天知任八路軍129師決死第三縱隊政治委員。1940年8月,董天知率部參加百團大戰時,在山西潞城王(郭莊)村戰斗中,為掩護部隊突圍,親率警衛排奮勇作戰,因寡不敵眾,28名官兵全部壯烈殉國。董天知犧牲時年僅29歲。
董天知犧牲后,犧盟總會在悼詞中稱他“是最優秀的犧盟領導者,是最優秀的青年模范,是最優秀的青年軍事干部”。
“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董天知的侄子董廣華一直沒有停下挖掘整理伯父事跡的腳步。“他用熱血和犧牲詮釋了愛國主義的深刻內涵,他的精神將一直激勵著我們。”董廣華說。
編輯:秦云
關鍵詞:抗日壯士 董天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