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高端訪談高端訪談
夏菊花:雜壇金英永流芳
編者按: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說:“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敝袊说奈幕孕?不僅源自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源自我們的文化積淀和精神信仰,更源自五千年來中華民族產生的一切優秀文藝作品,以及創作這些作品的德藝雙馨的文化大家。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正值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懷揣對優秀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敬畏之心,人民網推出融媒體文藝欄目《見證人丨致敬改革開放40年·文化大家講述親歷》,邀請改革開放40年以來當代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藝術大家,分享其求藝之路的藝術探索與思想感悟,呈上對改革開放40年文藝發展最具詩意的表達,通過有情感、有溫度、有底蘊的人物呈現,彰顯藝術作品的時代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本期節目帶您走近著名雜技表演藝術家夏菊花。“藝術人生70年,風雨菊花倍鮮艷?!睆奈枧_上為觀眾奉獻一切的雜技演員,到舞臺下為了雜技藝術發展四處奔波的雜協主席,夏菊花頭頂的光環在變,但她對雜技藝術的守護與傳承不曾改變。
十一月的南方,秋意正濃,我們來到湖北武漢,拜訪中國雜技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雜技表演藝術家夏菊花。
從舊社會流離失所的街頭雜耍藝人,到新中國受人尊敬的藝術家;從家庭式的小戲班演員,到享譽海內外的“雜技皇后”;從舞臺上為觀眾奉獻一切的雜技演員,到舞臺下為了雜技藝術發展四處奔波的雜協主席……“藝術人生70年,風雨菊花倍鮮艷?!毕木栈^頂的光環在變,但她對雜技藝術的守護與傳承卻不曾改變。改革開放四十年之際,記者專訪夏菊花,聆聽她投身雜技藝術的心路歷程,感受一代“雜技皇后”對于中國雜技藝術的熱忱與堅守。
“金質獎章不是我的終點,而是起點”
記者:今年五月,您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您的兩個節目《頂碗》和《柔術咬花》深受廣大人民喜愛,也為您贏得了“雜技皇后”的美譽。當初您是怎么和雜技結緣的?
夏菊花:我本不姓夏,姓徐。5歲時,家里窮得揭不開鍋,父親把我送給了夏家班的夏老板做“押子”,從此改為姓夏,過起了雜耍藝人跑江湖的日子。那段時間為了生計而奔波,非常辛苦。在表演《空中飛人》時,用一根粗繩子綁住我的辮子,升吊在半空蕩秋千。每演下來,用手摸頭,頭發掉下一把。那時候,雜技只是我的飯碗,當時唯一的目的就是活下去。
夏菊花表演《頂碗》“雙層雙飛燕拐子頂”技藝
記者:可以說您在接觸雜技的頭幾年是為了生存而訓練、演出,是怎樣的契機讓您從“要我練”開始向“我要練”轉變的?
夏菊花:那是1952年的事情了,我對此記憶猶新。當時武漢市正組織民間藝人前往朝鮮慰問志愿軍,未滿18歲的我毛遂自薦,最后被告知只有滿18歲的演員才能去前線演出。然而,我在名單里看到有別的未滿18歲的演員獲得了名額,詢問之下,得知他們因有自己的看家絕活才榜上有名。這件事對我來說既是一次打擊,又是一種激勵,激勵了我練就屬于自己的絕活——頂碗。
頂碗要從基本功練起,如果想要碗在頭上放得穩,就必須要“壓門子”——我當時用了三塊磚頭頂在頭上練,并且在碗里盛滿沙,然后直接往頭上壓,這樣頭上才有痕跡、有“門子”,碗放在頭上才不會倒。每天光“壓門子”就至少用去一兩個小時,疼得我眼淚直流,并且光頂碗不行,我還要設計一些新的動作。當時已經到了癡迷的程度,晚上睡覺的時候想到一個動作,也會馬上爬起來試一下。有時候練得渾身都疼,但為了有一個自己的看家節目、為了以后不再“落榜”,我又咬牙繼續堅持下去。
記者:《頂碗》不僅在國內家喻戶曉,在世界上也獲得了極高的贊譽。1957年七月,您參加了在莫斯科舉行的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并憑借《頂碗》獲得了金質獎章。
夏菊花:這是我獲得的第一枚世界金獎,也是我們中國雜技藝術在國際上第一次獲得最高榮譽。當我獲得這份榮譽的時候,我覺得這枚獎章不應該是我的終點,而是起點,我還要繼續努力,繼續發展創新、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雜技藝術就是挑戰極限,變不可能為可能、變想象不到為可能。
我覺得“頂碗”還有可以挖掘的潛力——由雙手到單手、由靜態到動態、由低處到高處,最重要的是碗能否離開頭部、用腳夾出去后再夾回來?當時一天到晚就在想這件事兒,跟著了魔似的?!澳_面夾碗”我從1960年開始練了三年,剛開始的時候不敢放太多碗,只能用磚頭。有時候腿練得非常疼,上樓梯都吃力。1963年,我在民眾樂園的舞臺上表演,將這個新動作呈現給觀眾。第一次、第二次都失敗了,到了第三次嘗試終于成功,臺下的觀眾紛紛站起來給我鼓掌。后來還有觀眾在寄給我的信中寫道,我在前兩次失敗的情況下還毅然選擇再來一次,這種不怕困難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夏菊花表演《柔術咬花》
記者:您的《頂碗》和《柔術咬花》兩個代表節目讓雜技藝術成功走出了國門,讓外國人欣賞到了中國雜技的魅力。在對外交流的過程中,讓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夏菊花:印象最深的是在1965年,我在法國巴黎的夏樂宮演出,四十天場場爆滿。當地觀眾連連驚嘆“中國人太厲害了”,法國許多女性觀眾,進場時帶著禮儀手套,在我表演結束后,她們紛紛脫下手套、站起身來鼓掌。此外,還曾經有外國觀眾在表演結束后來到后臺,一定要看看道具碗,甚至有觀眾非要來摸摸我有沒有骨頭,直到用手摸、用眼看,他們才相信我的表演都是真的。
“改革開放給了中國雜技展現自我的舞臺”
記者: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雜技藝術獲得了包括“金小丑獎”在內的許多國際金獎,您認為改革開放的時代契機對中國雜技事業有著怎樣的推動作用?
夏菊花:雜技藝術要有空間、有舞臺,它才能發展,改革開放正給了中國雜技展現自我的舞臺。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地的雜技團都抓住了這一時代契機,創作出了一大批富有時代氣息的新作品,為雜技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嶄新的思路,讓古老的雜技藝術在新時代更上一層樓。
作為雜技演員,更要抓住改革開放帶來的寶貴機遇,傳承好我們中國雜技藝術的特色、創造出更多觀眾喜聞樂見的節目。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雜技本能的東西不能丟,難度、技巧、特色一定要保持下去。改革開放給演員的舞臺更廣闊了,更要創新、要發展,真正做到一代勝過一代。
記者:由于年齡和傷病,您告別了舞臺,但并沒有離開雜技。1981年,你被推選為中國雜技家協會主席,并且一當就近三十年。在此期間,最令您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夏菊花:在我任職中國雜技家協會主席期間,武漢雜技廳建立起來了。改革開放之后,我幾次出國當國際賽事的評委,世界上不少同行對我們中國的雜技事業的發展表示欽佩,并問我,中國的雜技藝術發展得如此之快,一定有好多個世界一流的雜技廳吧?我當時只能回答說,現在還沒有,但馬上就會有了。
經過多年的奔走和努力,1992年武漢雜技廳竣工,并于同年舉辦了首屆中國(武漢)國際雜技節。武漢雜技廳的建造及國際雜技節的舉辦,推動了古老的雜技藝術的創新和發展,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讓中國的雜技藝術在全世界的雜技健兒前展現出它的英姿。
記者: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作為一門歷史悠久的傳統藝術,您認為雜技應該如何在新時代中加以繼承和發展?
夏菊花:當前,雜技藝術的發展勢頭很好,大家都在琢磨著創新,而雜技的生命就在于創新。比如廣州軍區戰士雜技團編排的雜技芭蕾舞劇《天鵝湖》,他們用雜技的形式來詮釋經典芭蕾,這是雜技界了不起的創舉,也對雜技發展有啟發性的新氣象。
當然,創新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得有扎實的基本功,就像大樹一樣,根扎得深才會枝繁葉茂。雜技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但只有形式創新是不行的,雜技本質的東西不能忘——技巧和難度,要有技巧和難度才能讓觀眾意想不到、讓觀眾意猶未盡。因此,雜技演員們只有將基本功練好,將技巧和難度提升上去,才能更好地創新,將雜技藝術發揚光大。
記者:無論是臺上還是臺下,您始終踐行著“把吃苦留給自己,把美好留給人民”的人生信條。是怎樣的力量,將您和人民緊緊聯系在一起?
夏菊花:我一生坎坷。出生于舊社會,擺地攤演雜耍嘗盡艱難;成長在新中國,得到了黨和人民的認可。一輩子能走到今天,要感謝黨、感謝祖國、感謝人民。沒有人民做后盾,我哪有如今的成就?所以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創作更優秀的雜技節目,讓雜技藝術的美好能夠留給人民,并且代代相傳。
要創作更優秀的作品、將美好留給人民,就必須刻苦練功。那個年代的我根本不想別的,就是一天到晚琢磨、一門心思地要練出新動作,站在凳子上練功,一練就是四個小時。功是摻不得半點假、偷不得一絲巧的——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對手知道、三天不練,觀眾都知道。
“中國的雜技節目一定要體現民族的風格和氣派”
記者:您用雜技藝術架起了中國與其他國家進行文化交流的橋梁。放眼世界雜壇,您覺得中國雜技的獨特魅力在哪?
夏菊花:雜技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走出國門進行文化交流的文藝類別。如今,六十多年過去了,雜技藝術仍然是我國對外文化交流的排頭兵,是走出國門最多、贏得國際榮譽最多的藝術門類,在海外演出中很受歡迎。
中國的雜技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它表演細膩,剛柔相濟,不僅給人美的享受,更傳達出積極向上、頑強拼搏的精神,啟迪人自我超越。這種中國品質和精神是我們雜技長盛不衰的動力。中國的雜技節目一定要體現民族的風格和氣派,就是中國精神,否則就沒有生命力。
1997年,夏菊花任第21屆摩納哥國際雜技馬戲節評委
記者:改革開放以來,您在國際賽事上更多地以評委的身份亮相,在國際雜技界樹起了一面旗幟。
夏菊花:擔任國際比賽的評委,就肩負著神圣的責任,既對參賽演員負有責任、更對世界雜技藝術的健康發展負有指導性的責任。因此,必須嚴肅對待,做到公平、公正、公開。
我是一名雜技演員出身的評委,對于每個節目難度在哪里、優勢在哪里很清楚,決不昧著良心打“感情分”。好節目要我故意扣分我做不到,差的節目讓我放棄原則加分,我更不會干,這是關系到職業道德和做人原則的大問題。
記者:您的人生際遇中折射了國家與時代的風云變幻,回顧自己的藝術人生,您有何感慨?
夏菊花:周總理曾說,當一個好演員要過“五關”——“家庭關、社會關、勞動關、榮譽關、生活關”,經歷了這么多年的雜技生涯,我可以自豪地說,我過好了“五關”。
從一個不懂事的孩子,到擁有今天的榮譽,我的藝術人生中一條最深刻的體會就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我夏菊花。我雖然為黨、為人民做了點事,但很有限。我希望能夠多留下美好的東西,少留遺憾,把雜技發展的道路掃干凈一點,讓后人跑得更快一些。
夏菊花題寫寄語:把美好留給后人
記者:您在培養新人方面可謂不遺余力,如果請您寄語當今年輕一代的雜技演員,您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夏菊花:回想起自己練習“頂碗”的過程,我明白,成功之路就是苦練之路,就是不斷攀登之路,就是敢于創新之路。如今國家經濟發展,國力增強,年輕演員一定要珍惜這個時代,把握好這個時機,希望他們能夠后來居上。
當然,在雜技的發展過程中,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所遇到的問題,希望新一代的雜技演員們相信自己,年輕人就是要在困難面前勇往直前。經過努力之后克服困難、解決問題,也能做到將美好留給后人。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夏菊花 文化 雜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