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食藥俱佳的菊花
千姿百態、萬般風情的菊花在給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時,還被賦予了高潔、孤傲、大氣等人文色彩,各代文人騷客都曾留下了無數詠菊贊菊的詩詞佳句。菊花不僅僅可以用來觀賞,還可當食當茶,更是一味良藥,集賞玩、食用、入藥多種功能于一身。
菊花位列中國十大名花之列,《禮記·月令篇》載“季秋之月,鞠有黃華”,意指菊花是秋月開花,花呈黃色。從周朝至春秋戰國時代的《詩經》和屈原的《離騷》中都有菊花的記載。
花草本無情,皆在人言中。菊花因盛開在秋冬季節,此時大多數花都已衰敗,所以被文人視為有清寒傲雪的品格,受到敬重,還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離騷》中許多人熟知的“朝飲木蘭之墮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一句,也說明菊花與中華民族的文化,早就結下不解之緣。此后,歷代文人從形狀、色彩、花瓣、風格等各個角度詠贊菊花的詩舉不勝舉,成為中華文明重要組成部分。
“以杞為糧,以菊為糗”。據記載,古人栽培菊花的初衷即為食用,許多耳熟能詳的文人也都有食菊的嗜好。唐代詩人陸龜蒙說:“春苗恣肥,得以采擷供左右杯案。夏五月,枝葉老硬,氣味苦澀,尤食不已。”宋代詞人蘇東坡在《后杞菊賦》中說:“吾以杞為糧,以菊為糗。春食苗,夏食葉,秋食花食而冬食根,庶幾乎西河南陽之壽。”菊花如此令人喜愛,魏人鐘會稱其為“神仙之食”就不難理解了。菊花不僅僅是文人閑暇之余的佳肴,饑饉之年還真能救人一命,清代《救荒本草》一書曾記載:“菊花花葉皆可食。救饑,取莖紫氣香而味甘者,采葉炸食或作羹皆可。……采苗葉炸熟水浸去酸味,淘凈,油鹽調食。”當然,無論古代還是現代,人們養菊、食菊多半不是為了解饑,而是為養生或治病。菊花“久服利血氣,輕身耐勞延年”,因而被《神農本草經》視為“上品”。現代藥理研究證明,菊花有散風熱、清肝明目、解毒、降血壓、防風熱感冒等功效。唐代孫思邈《備急千金方》中載:“常以九月九日取菊花作枕袋,枕頭,良。”清代《食物本草會纂》載:“菊花酒,治頭風,明耳目,去痿痹,消百病。”
全國許多地方都有賞菊食菊的習俗。在實際生活中,常見泡菊花酒或制作菊花枕(可緩解頸椎病)。每年九九重陽節后,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常根據古法,采菊花莖葉泡入到高粱酒中,一年后飲用效果頗佳,許多賞菊飲菊酒的民俗也與此有關。
家不妨在家里擺上幾盆,養之添雅,視之增美,食之加壽,可謂寶物也。
編輯:趙彥
關鍵詞:菊花 食用 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