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骨科專家殷培璞:到離大骨節病患者最近的地方去
20世紀六七十年代,陜西是大骨節病重病區之一。這種俗稱“柳拐子病”的地方病,讓患者站不直、走不穩、長不高,基本喪失勞動能力,嚴重危害群眾健康。與大骨節病斗爭40余載,我國著名骨科專家殷培璞長期扎根病區,免費為大骨節病患者治療。他提出的綜合防治措施,使困擾山區群眾的病魔得到有效控制。
如今,經過以殷培璞為代表的防治團隊的多年努力,陜西省大骨節病近10年無臨床新發病例,62個病區縣全部達到國家消除標準。
40余載奔走:“到離患者最近的地方去”
1975年的調查數據顯示,陜西10個地市62個縣共有大骨節病患者30.72萬人。“到離患者最近的地方去”——殷培璞犧牲了幾乎所有的節假日,翻山越嶺、走村串戶、送醫上門,足跡遍布40多個大骨節病區縣,治療患者萬余例。
“僅在永壽和麟游兩地,殷老師的行程就超過20萬公里。我都記不清他磨爛了多少雙鞋子、用破了多少醫用挎包。”殷培璞的學生、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微量元素與地方病重點實驗室主任郭雄回憶。
殷培璞把診室扎根在病區,永壽縣甘井鎮衛生院、麟游縣崔木鎮衛生院是他和同事們長期蹲點診療的地方。為了讓患者就醫更方便,他又將治療點搬到了大骨節病最嚴重的崔木鎮楊家堡村。為了減輕患者的關節疼痛,提高生活質量,他親自設計和制作了木質坐便器、拐杖等輔助器材免費送給患者。
殷培璞首創大骨節病臨床檢查法,創編系統的大骨節病矯形手術治療法,先后免費為1000多例大骨節病患者實施了手術治療。
“我爸當時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地上爬了十幾年的兒子居然能站起來走路了。”永壽縣甘井鎮東旦村村民俎秋娃至今記得40年前手術康復后,自己邁出第一步的情景。“后來我娶了媳婦生了兒子,日子過得很幸福。我一輩子都感謝殷教授,他不光給了我新的生命,還改變了山區很多大骨節病人的命運。”
探索防治結合:有效控制大骨節病
殷培璞一邊進行治療,一邊思考如何從根本上進行預防,讓大骨節病不再纏上孩子。他發現,病區群眾飲食單一、營養結構失衡、飲用水不衛生。經過反復調研,殷培璞大膽提出 “吃雜、改水、講衛生”的綜合防治方案。
“吃雜,就是改變飲食單一情況,推進雜糧和含硒多的農作物搭配食用。改水,就是消除窖儲水,深挖機井,保證飲水衛生。講衛生,就是人畜分離,消滅老鼠、跳蚤等害蟲。”郭雄介紹,永壽縣甘井鎮南邵村成為第一個試驗點,殷培璞也住進了南邵村小學。
為了給孩子們增加營養,殷培璞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熬海帶排骨湯。海帶是他從西安扛來的,排骨是從鎮上買來的。時間一長,殷培璞的口袋吃不消了。
“有一天,殷老師看到當地農民收黃豆,忽然想到,黃豆不就是植物界的排骨嘛,蛋白質和鈣含量都不錯。海帶補充微量元素,黃豆提供蛋白質,正是山里孩子們最需要的營養。”郭雄回憶。從此,南邵村小學的“每日例湯”換成了黃豆海帶湯。
試驗第二年,南邵村大骨節病新發病例大幅下降。第三年,南邵村沒有新增一例大骨節病。
后來,殷培璞和同事們又在麟游縣崔木鎮楊家堡村成立了適應病區特點的“防病育才學校”。學校里的孩子們每天都要喝上一碗殷培璞熬制的黃豆海帶湯,他還定期給孩子們進行衛生防病知識教育。
漸漸地,永壽、麟游等重病區的大骨節病得到有效控制,兒童患病率由1982年的50.5%下降到2004年的2.5%。雖然大骨節病的誘因至今仍不明確,但這兩個縣現在已不再有兒童臨床新發病例出現。
戰至最后一息:精神激勵后人
1990年,退休后的殷培璞仍堅持在門診和教學工作一線,并時常駐扎在楊家堡村繼續大骨節病防治工作。2004年,離世前幾天,81歲的他仍在骨科門診上班。
一直從事大骨節病防治的郭雄告訴記者,殷培璞長期以來有三個心愿:防治大骨節病從娃娃抓起;抓緊救治大骨節病的現癥患者,盡快幫助他們脫貧脫殘;找病因、除病根。
殷培璞的第一個愿望已經實現,陜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監測數據顯示,陜西已近10年無大骨節病臨床新發病例,62個病區縣全部達到國家消除標準。第二個愿望也正在實現,根據今年出臺的《陜西省大骨節病等地方病防治專項行動方案(2018—2020年)》,到2020年,陜西將基本消除大骨節病等地方病危害,貧困地方病患者得到全面救治。
“在殷教授工作過的地方,更多的年輕人正在傳承他的精神、接續他未竟的事業。”西安交大一附院骨科主任醫師尹戰海說,青年醫生們正通過分級診療模式,下沉到病區縣,為大骨節病患者排憂解難。
“多年來,我時刻不敢忘記殷老師的囑托,要找到大骨節病的病因,徹底根除大骨節病。”郭雄表示,目前西安交通大學地方病研究所團隊已建立了我國大骨節病疾病生物資源庫,正在從大骨節病的環境可疑因素與環境反應基因蛋白交互作用以及疾病模型深入研究大骨節病的病因與發病機制,為推進我國消除大骨節病的進程提供科學技術支撐。
“我希望最終能夠實現殷老師的第三個愿望。”郭雄說。
編輯:趙彥
關鍵詞:骨科專家 殷培璞 大骨節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