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從43張證書看鄉村教育變遷
43歲的田俊軍是河南省鄲城縣石槽鎮第一初級中學的教師。在她居住的教師周轉宿舍里,保留著她和父親從教以來取得的43本“證”。改革開放40年來教育的巨大變化凝聚在這些小小的證件里。
粉筆書寫出的全國優秀教師證
“這是父親的全國優秀教師證。那時母親常常嘮叨父親:工資低,還要靠她貼補家用;衣服臟,每天像個干泥水活的。”田俊軍的父親田坤亮是石槽鎮小信莊的小學教師,一直到退休,都是“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人從頭講到底”,常常一節課下來,嘴里頭發上衣服上沾滿粉筆灰。
田坤亮在村里倒是很受村民尊重,許多家庭祖孫三代都喊他老師,他本人是全縣聞名的以校為家的教師,“白天人在學校,回到家魂還在學校”。他曾經賣掉家中最值錢的一頭豬,把賣豬的500元錢捐出來建學校,還曾3次參加鄲城師德報告團巡回演講。在他的引導下,女兒田俊軍也報考了師范學校。
不斷升級的信息技術證
2003年8月30日,經過一個暑假的學習,已是石槽一中教師的田俊軍拿到了“計算機初級培訓合格證”。“縣里為學校配發了30臺‘大肚子’電腦,配置低,但是它為鄉里孩子打開了通向外面世界的大門。”
接下來的幾年,學校教學設備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教師們也在不斷學習以適應變化。2005年,田俊軍通過了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高級考核,取得了合格證。“每年學習72學時以上,這是基本的,除此之外,每年暑假都有集中學習培訓。現在培訓不但不要一分錢,培訓期間還發生活補助。我去年暑假就參加了‘河南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持續性培訓”。
現在的石槽一中,教師一人一臺電腦,班班都是多媒體一體機,田俊軍早已經能夠熟練地使用電腦搜索教學資源,制作隨堂課件了。“現在上課大都是觸摸點擊,偶爾用粉筆板書,也早就是無塵粉筆了。老師吃粉筆灰的時代早過去了。”
含金量越來越高的教師資格證
有一個“證”,田俊軍保管得格外小心仔細,那就是她的教師資格證。教師資格證改為國考之后,教師資格證的含金量明顯提升了。以河南省鄲城縣為例,近3年補充了1153名教師,田俊軍所在的石槽一中近3年就增加了11名教師,全部是本科生,有幾個還是名校畢業生。名氣更大的鄲城一高,近3年更是吸引了85位碩士研究生。
田俊軍明顯感覺到,這幾年鄉村教師的待遇在提高。首先是晉升高一級職稱的機會比城區學校多了。縣里全面實施了義務教育績效工資制度,教師平均工資高于當地公務員工資12個百分點,落實了鄉村教師生活補貼、工作補貼和農教補貼,同級別教師在農村任教比在城區任教每月工資又高出685元。縣里每年都為教師免費體檢,建設了800多套農村教師周轉宿舍。每年教師節,縣、鄉都要召開隆重的表彰獎勵大會。“雖說我還沒有獲得父親那樣高的榮譽,但是我也連年被評為優秀教師;雖說現在教師待遇不算很高,但是作為鄉村教師,我還是很自豪、很滿足的。我要努力向父親看齊。”對未來,田俊軍充滿信心。
快速變化的背后是巨大的教育投入。2014年至2017年,鄲城縣的財政教育投入均占當年財政支出的28%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僅教師培訓,每年就投入經費上千萬元,每年培訓教師一萬多人次。在校舍建設基本標準化的基礎上,2015年以來,鄲城縣累計投入專項資金1.78億元,購置計算機1.3萬臺、圖書126.7萬冊,以及大量教學儀器、音體美設備等,全縣義務教育學校實現“校校通”“班班通”。
信息化拉近了鄉村學校和名校的距離,石槽一中的學生隨時可以聽到北京名師的講課。像石槽一中這樣,鄲城縣公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部達到了河南省義務教育辦學基本標準,鄲城縣也于2017年通過了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驗收。(記者 王勝昔 通訊員 張本寶)
編輯:曾珂
關鍵詞:從43張證書看鄉村教育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