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深入世界其他文明腹地 中國考古隊參與探索瑪雅文明
新華社北京12月4日電 特稿:深入到世界其他文明的腹地——記中國考古隊參與探索瑪雅文明
新華社記者趙暉 席玥
1570年,西班牙探險家迭戈·加西亞·德帕拉西奧在洪都拉斯的熱帶雨林偶然發現了一片未知的拉美古代文明廢墟,將沉寂7個世紀的“美洲雅典”——科潘重新拉回到人類文明的視線中。
20世紀初,美國考古學家來到這片遺址,主導發掘工作。直到2015年,中國考古隊員才與科潘遺址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隨著羽蛇神、玉米神等瑪雅文明的標志性石雕一一發掘出土,一場華夏文明與瑪雅文明的跨時空對話便由此開啟。
走進瑪雅腹地
站在距離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爾巴西北方向200多公里的科潘遺址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李新偉內心澎湃。
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明研究的李新偉對瑪雅文明不算陌生。過去十幾年間他在兩度海外游學時,就曾以不同的形式和瑪雅文明“遭遇”,但彼時李新偉心無旁騖,只是一門心思研究中國文明起源問題。
“這是那個年代很多中國考古學家的真實寫照。我們只關心本國的考古研究,沒有更多精力和意愿去真正了解其他文明。”李新偉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坦言。
但最近幾年,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據李新偉介紹,2004年正式啟動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已從最初聚焦中華文明本身,發展到將中華文明與世界上其他文明進行對比研究的新階段。
“我們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其實我們對世界其他文明知之甚少,只能依賴國外的研究成果。這種狀況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候,我們有必要深入到世界其他文明的腹地,獲取考古研究的第一手資料。”李新偉說。
2015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的極力推薦下,李新偉領銜的中洪聯合考古團隊開始主持發掘科潘古城中一處編號為8N-11的貴族院落遺址。遺址大體呈方形,面積約2000平方米,四周建有高大的石頭建筑。
“一切都進展得特別快。當時,這一項目年初剛剛獲得批準,到了8月份,資金、設備、團隊就都到位了。”有了祖國這一強大后援,李新偉開始了國內半年、國外半年的異國考古工作。
探索他人之美
雖然考古條件艱苦,但整個過程充滿驚喜。考古團隊先后在貴族院落遺址北側建筑、西側建筑內發現了交叉火炬、墨西哥紀年符號、羽蛇神頭像、玉米神頭像等藝術水平很高的重要雕刻,同時發掘了6個大型墓葬,出土了數十件精美的玉器、彩陶器以及大量陶器碎片和黑曜石殘片。
“最令我驚喜的是在院落西側發現的多組精美石雕,包括與中國龍首酷似的羽蛇神頭像、玉米神頭像,以及十字花、海螺殼、鳥爪、水滴等圖案,展現了玉米神在象征冥界的西方復活的過程。”李新偉說。
有意思的是,1990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隊曾在院落東側發現了玉米神重生的石雕群,這與西側的新發現高度契合。
“這是第一次在科潘發現建筑三側都有重要雕刻的貴族院落,而東、西兩側具有銜接性的雕刻也證明了這是迄今為止科潘發現的最高級別的貴族院落。”李新偉說。
長期主持科潘考古工作的哈佛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威廉·法什對這些新發現給予高度評價。“中國專家主持發掘的大量文物是對瑪雅文明研究的重要貢獻,有助于解密科潘王朝的政治社會結構。”
從共事到交心
法什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參與8N-11瑪雅貴族院落遺址發掘工作的介紹人。“我很榮幸也很自豪將中國考古團隊引入瑪雅文明研究。目前,8N-11遺址的發現超越了所有人的預期。”法什說。
然而,這些重大成果的得來并非輕而易舉。這背后,是中洪聯合考古團隊突破語言和文化障礙、逐漸從共事到交心的過程。
李新偉記得,項目剛開始時,洪都拉斯同事對中方人員多少懷有戒心和不信任感,一些小摩擦也在所難免。于是,他決定先從突破語言關開始。
到達洪都拉斯的第二周,李新偉便開始學習西班牙語。“一方面是工作實際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向當地同事表明我的態度:我是來扎根的,是來認真做考古的。”
中國考古學家的誠懇態度和專業精神逐漸打消了洪都拉斯同事的疑慮,其豐富的田野工作經驗以及對無人機航拍、三維成像技術等新技術手段的靈活運用,更是獲得了他們的尊重。
聯合考古團隊中的洪都拉斯考古學家豪爾赫·拉莫斯對此深有體會。“中國考古學家們不僅帶領我們發掘了大量文物,更重要的是,他們還將無人機航拍和三維成像技術傳授給我們,使我們的考古工作實現了技術升級,極大地提高了效率。”
對此,李新偉表示,中方人員沒有因為技術領先就居高臨下,而是懷著一種感恩和學習的心態去了解瑪雅的燦爛文明,以開闊視野和思維,從而為中國文明起源研究尋找更多啟示。
“當你放眼世界,意識到人類社會有不同的發展道路,各美其美時,你才會發自內心地為自己文明的獨特性感到驕傲。”李新偉說。
編輯:楊嵐
關鍵詞:文明 考古 中國 瑪雅 探索瑪雅文明